说了那么久的枪,我貌似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子弹,很多人常说子弹才是枪的灵魂。的确是的,没有子弹的枪还不如还不如我妈抽我的擀面杖好使。所以,今天特地来一期子弹的发展史,从最早那个年代开始。
手持火药动能武器最早能扯到我们宋代,《宋史·兵志十一》寿春府“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当时用竹子做的枪管,然后那个子窠就是弹药,虽然兵志上没有说明这货的弹到底是个啥,然而从搜来的图里面...里面塞的东西是随机的,小石子、袖箭、砒霜什么都可以往里面塞,类似于现代的喷子。射程想想都不可能远,这一时期我就随便说一说,反正没把它当做子弹看过。
再到后来,火药从我们这儿传到了阿拉伯,再由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也有一说是蒙古入侵时期带过去的,无所谓了)。欧洲当时在干嘛~?中世纪日常撕逼干仗,这种能当做武器用的玩意当然当宝贝一样贡起来,欧洲能追溯到最早的枪应该是14世纪末意呆利造的火枪。然而一早时候,欧洲那边火枪是发射打磨好的圆石子的,后来发现石子儿对付身穿重甲的士兵完全没鸟用。于是开始将铁熔炼成圆球,并且塞入枪膛中发射,这可以算的上正儿八经的第一种弹丸。
下图是从年沉没的玛丽·萝丝号上捞起来的一些弹丸。有石子的,也有铸铁的
但是铁质的弹丸熔炼起来比较费工夫,而且铁质的弹丸因为比较硬,很容易损伤枪管。所以到了16世纪,熔点比较低,质量比较软的铅弹丸开始流行起来。因为铅的熔点低,所以压根不用后方补给弹药,你直接生火架锅融铅块(铅熔点),然后把铅水灌到下面这种夹子里就行。加上铅本身质量较重,击中人体之后也容易扩张变形,因此这种材料到现在还是弹头的主要材料。
到了17世纪左右,军队估摸着有些没脑子的枪手控制不好火药量,就干脆将弹头和火药整一个用油纸包好,要装枪的时候把纸尾部用嘴撕开(所以当时英国人用牛油纸导致印度教闹情绪...用猪油纸的时候......),倒一点在燧发枪的药池上当药引。然后从枪口装进去,拿棍子捣实。
到这回为止,军队打仗使用的还都是普通的一颗圆丸子。但滑膛枪的射程和精度始终是个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就得用线膛。但在前装枪的年代,想要把子弹从膛线中塞进去不容易(子弹的直径需要略大于膛线直径才行)。
因此到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诺顿船长先发明了一种锥形、子弹尾部空心的弹头。它可以使得子弹的直径比膛线略小,但发射之后通过火药燃气冲入空心尾部使其扩张来贴紧膛线,以让弹头跟着膛线旋转。随后英国人格林纳改进了这种设计,在空心尾部后边加了一个木塞以增强扩张效果。但这两个设计都没被英国军方采纳,反而是最后法国人参考英国人的设计而发明了米涅弹。(下图从右往左分别是诺顿弹、格林纳弹、米涅弹)
米涅弹出现后,滑膛枪的时代也落幕了。19世纪中叶的时候,米涅弹盛极一时,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虽然米涅弹成就了前装线膛枪,但是前装在19世纪已经日渐式微,毕竟这种装填方式你必须得站着装子弹,还得拿通条捅,除了容易被击中之外,装填效率也差。
接下来,德国人的德莱塞针发枪用射速以及趴着装填的优势开启了后膛装填的时代。
不过那会后膛枪有个问题,闭锁不行。咱们知道前膛枪是不存在闭锁的,毕竟枪管就是一根后部封闭的管子。但后膛装填后边的闭锁必然是个可以活动的机括,这导致了子弹在击发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火药燃气会从不那么密封的后膛闭锁中喷出来。浪费的火药燃气会让子弹的射程大打折扣。
而这个问题后来被里福瑟的金属弹底,横针击发解决。易延展的铜底壳在火药膨胀时能极好的贴紧枪机闭锁面,让弹壳内的火药燃气全部做功于弹头。
从此也开启了金属定装弹的时代,不过这个留到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