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次三经落实研究3长沙山不周山,顺

《西次三经落实研究》3:长沙山、不周山,顺平唐县北部一带。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ci)水出焉,北流注于泑(you)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第2山长沙山:三百里合30公里,作者用了1天时间走了30公里,考虑实际路线的曲折,在地图上,从前一山崇吾山(顺平满城交界的雾山山脉最南端的腰山)往西北方向直线量20多公里,到了顺平县西北部与满城县刘家台乡交界一带。长沙山应该是说从山中或山下流过的泚水岸边有很长的积沙,此一带界河边有满城县刘家台乡白沙村,得名正是因为河边有大片白沙,而界河正好在此村边由正南流转向东北流拐了个急弯,东北流不远处汇合了界河的一条从西北方玉皇坨(满城县第一高峰米)东麓风景独特的芝兰沟来的支流,汇合后一起向东南流去。界河在这个急拐弯处应该是沉积了不少白色河沙,所以村名白沙,那在古代山名长沙也不意外,而泚水即是指此段界河,泑水则指那条支流芝兰沟河。另泑,在山经中多次出现,并非指一处,就象黑水、赤水等多次出现一样,泑、黑、赤等都是一般常用形容词,此经下文就有泑泽、泑山。作者应是走到顺平县隘门口村后,又向北走了几里地到白沙村界河对面南岸高地上,往北瞭望,看到沿河一长片白沙,就命名此地为长沙山了,也看到界河向北汇合了芝兰沟河。但作者应该并未再往北走,而是返回隘门口往西偏北走了,出顺平县再沿唐河到下一山不周山。

作者在此找了个无草木的地方宿营,发现一些青雄黄,带上一些以备用来防虫蛇侵咬。此处现在到底还能否看到青雄黄矿物,有待实地去查证。

这里还要着重提一点:“无草木”是作者对山经中对许多山的描写,于是有人就说上古环境也不好呀,看这么多光秃秃的山。笔者的看法则是:作者每走一天,天晚了要宿营,就要找适宜宿营的地方,无草木的地方蛇虫较少、视野较开阔,所以尽量找这样的地方宿营,许多石头山岩处就比较合适,在此宿营写日记,就记作此山无草木了,并非指整座山都无草木,不可曲解。现在的人们出外游玩,要野外宿营也多是如此。这也说明山经是旅行者的实录,我们别当神话,尽量求真还原吧。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囟比]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you)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第3山不周山:三百七十里等于37公里,又是1天的行程,在地图上往西北沿西北-东南流向的唐河量30多公里,到了著名的唐县大石峪风景区一带,最高峰樊家寨海拔米,不周山可能就在此一带附近。作者走了一天,到这里傍晚了就此宿营休息,见到此处有一种类似桃的果子,吃了感觉不那么疲劳了,很好,嘉果也。

本人曾在一篇博文中说过不周山,认为可能是因为大地震或大暴雨导致大山崩,以至山体裂开个大口子形状不周全了,大石峪或附近的无数滚滚巨石可能就是这次地质大灾难的结果。又查到这一带还有个夹子村夹子岭,因有一山体裂缝"一线天″得名,不周山又名不周负子山,所以这个夹子岭也可能是不周山。保定西北部山区地质不稳定,史书多次记载"恒山崩″,类似的山崩地裂事件还发生在清末满城西北白云山,形成了著名的地质奇观"白云山大裂缝″,年,清道光12年4月23日,满城县白云山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山体突然开裂。据资料记载,开裂最宽处40余米,最深处50余米。还有唐县顺平交界马耳山亦有一长十多里裂缝,不知何年代山崩形成。有白云山、马耳山这现成例子,笔者以为四千多年前几十公里外的不周山发生大山崩也是可理解的。大山崩应该还导致唐河被泥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应该就是“东望泑泽”的泑泽,泑一般解释为黑色(黝),但本人以为“泑”既含“幼″,可能也就有新生的湖水的意思,也即因山崩形成不久,在唐县/阜平/涞源/易县这带,现有不少地名如石湖/塘湖/石塘等,含义可能就也与此类地质灾难有关。“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当即指唐河从堰塞湖乱石坝同潜流喷涌而出的场景。甚至不排除唐河及其支流上会同时形成一系列或大或小的堰塞湖,看现在的唐县地图,星罗棋布着二三十个山间小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山谷间,感觉很是独特,有现代建成的,但也许有些就是古代地质变动的产物而被后人继续利用。当时正值炎帝系的共工氏和黄帝系的颛顼高阳氏时代,共工居于保定西北山区唐河/大沙河等的中上游,而颛顼居于下游丘陵平原,下游的颛顼因为害怕上游的堰塞湖会垮塌引发大洪水,所以希望将坝体拆除将湖水疏泄,而中上游的共工则不让颛项向上进入其地盘施工,共工本来就热衷并擅长在山地人工造坝拦水蓄水以利其渔猎农耕,所以反倒可能想以此堰塞湖为利,不顾其对下游居民的巨大危害,不让颛顼拆除,二者因此就战争起来,最后还是受害巨大所以决心也更大志在必得的颛项得胜,打败了共工,顺利拆除了堰塞湖的坝体宣泄了湖水,可能还顺便破坏了共工部人工造的另一些有危害的小水库们,当然可能也保留了一些其认为无害而有利的小水库。后世一二千年中人们对这一重大地质灾难和因此而发生的重大战争历史事件的记忆传载出了偏差,并神话化,说成了共工与颛项争帝位而战,共工不胜怒而撞崩了不周山,这显然是因果倒置了,应该是先有山崩堰塞才引起战争,而不是先有战争而撞崩山体。樊家寨山上有古山寨遗迹,相传小说中唐朝樊梨花与薛丁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应该研究一下到底是啥年代的,是否会更早,晋北到陕北不断发现史前山城遗址,最大最著名的是万平米的神木石峁山城,被人们热议可能是黄帝等之都,但笔者认为那都是从保石华夏大本营派遣迁移过去的少昊等支系所建区域之都,非大本营中央政权所在,这西次三经记载的就是一条从保定大本营至陕北神木石峁古城西边一带的路线,作者可能就是保定中央大本营派往西部重镇陕北石峁城公干的使者。请接着往下看。笔者以为保石一带也应有一些类似的古城遗址,只是有待发现,顺平望都唐县不是有尧城、洪城、伏城、长古城等古城么,但规模不一定比四方重镇大,也肯定不比四方重镇繁华,这是由中央大本营的政治风格体制决定的,黄帝到尧舜禹都以节俭著名,茅茨土屋、节用薄葬,这一带的尧城等恐怕也很难发现比西方重镇陕北石峁古城、和西南重镇晋中陶寺古城那样多奢侈豪纵的遗物,边疆地区反易形成较繁华的物资贸易中心,但保定大本营表明中央帝庭政治身份的东西如玉圭璋礼器或文字信息等,还是应该有望发现的一些的,这些史前古城真该好好发掘一下啊,期待中。

再看“北望诸”,这个字,本人在《北次三经太行山》的研究中曾说过当即“脑”,“北望诸脑”就是向北可以看到一些象人头一样的山峰的意思。在《山经》中有多处“诸脑”,都是这个意思。那大石峪这里向北可以看到什么山呢?正是不远处著名的涞源县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最高海拔米,山体高大,奇峰林立,风景奇特,拥有我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再看“临彼岳崇之山”,著名的古北岳恒山(常山现称神仙山又称大茂山最高峰海拔米)就在此处西偏南一些十几公里处,“岳崇之山”当即指此古北岳,在第1山崇吾山曾说过崇可同常,岳崇就是常岳,也即北岳常山,也称恒山。

不周山位置的确定,本人在《大荒经研究》中也将用到,大荒西经中有禹攻共工国之山、孟翼之攻颛顼之池、大荒北经有共工之台等,也就在这曲阳唐县北部山区一带,唐县有洪城遗址,本地史志说是尧子丹朱城,但本人认为最可能是共工之国、共工之台所在,也许是共工被击走后尧时才派丹朱居此,反应了炎黄二系的矛盾竞合,相关内容参见《大荒四经研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