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茶器知识,
最新市场消息
就在,
敢说真话的九叔茶器圈
茶器纵论-No.16
系列文章,九叔聊茶器史(五)
《年前,唐代陆羽《茶经》中的茶器》
九叔才疏学浅,构不成专业评价,
仅作大家茶语饭后,随意翻阅而已。
如有不同意见,九叔欢迎大家雅正。
陆羽其人,
喝茶的大概都不太陌生,
唐代茶圣,
之前是一位僧人,
九叔在之前的文章也说过,
茶叶在从南方诸省风靡到全国,
佛教的禅院功不可没,
所以当时对于茶的研究,
僧人们定然有更多话语权,
而陆羽正是一名僧人。
《茶经》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年)问世,
涵盖了有关茶的一切。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
七千余字。
其中中卷,就讲“四之器”,
谈煮茶、饮茶的茶器。
01
《茶经·四之器》列举的茶器,
大概在二十五项,
大致分为六类:
煎煮茶器:风炉(古称附灰承)
筥ju(炭笼)
炭檛zhua(槌炭器)
火筴(火筷)
鍑(茶釜)
交床(鍑垫)
2、焙碾茶器:
夹(茶夹子)
纸囊
碾(附拂末)
3、贮盛茶器:
罗合(滤茶末器及茶末合)
则(茶匙)
水方(贮水器)
瓢(勺水器)
鹾簋附揭cuo(盐罐子及匙)
熟盂(贮熟水器)
畚(收纳茶盌wan的容器)
具列(陈列茶器的台子、茶几)
都篮(贮放茶器的棚柜)
4、饮茶器
盌wan(茶盏子、茶瓯ou、茶碗)
5、搅拌器
竹筴(竹箸)
6、洁茶器
漉水囊(滤水器)
札(洁刷)
涤方(污水器)
滓zi方(渣滓器)
巾(茶巾)
02
煎煮茶器详解
风炉(古称附灰承)、筥ju(炭笼)、炭檛zhua(槌炭器)、火筴(火筷)鍑(茶釜)、交床(鍑垫)。
何谓煎煮茶器,顾名思义,
茶叶在煎煮过程所使用的茶器:
风炉,烧炭的烧水炉子,
风炉上面一般会有八卦纹路,
以及飞禽走兽等,
还有伊公、羹陆、氏茶等文字,
现在基本上用不上了,
用其他代替了。
风炉(古称附灰承)炭笼,装炭的竹制编织物,
高一尺二寸,口径七寸,
用藤或竹子按规定的造型、编织法而成,
外面还会有金属框。
筥ju(炭笼)槌炭器,将炭一一敲碎,
一般用铁做成。
炭檛zhua(槌炭器)火筷,夹炭所用的工具。
火筴(火筷)茶釜,装有茶叶和水的大罐子
鍑(茶釜)鍑垫,放在罐子下的支架。
以木十字交叉而成,
中间刨空支撑上面茶釜。
交床(鍑垫)03
焙碾茶器详解
夹(茶夹子)、纸囊、碾(附拂末)
茶夹子:
一般用小青竹做成,
长一尺二寸。
青竹由于受到烘烤,
自然产生津润,借其香味,
使得茶味更加清醇。
夹(茶夹子)纸囊:
纸囊用白而厚的藤纸做成,
用来贮藏炙好的饼茶,
能让香气不外溢。
纸囊碾(附拂末):
碾:
内圆外方,以橘木制作最好,
梨、桑、桐、拓木也行。
碾长九寸,边宽一寸七分。
04
贮盛茶器详解
罗合(滤茶末器及茶末合)、则(茶匙)、水方(贮水器)、瓢(勺水器)、鹾簋附揭cuo(盐罐子及匙)、熟盂(贮熟水器)、畚(收纳茶盌wan的容器)、具列(陈列茶器的台子、茶几)、都篮(贮放茶器的棚柜)。
罗合(滤茶末器及茶末合):
茶末以罗筛滤过后,
贮藏合内,
茶就放在其中。
罗用大竹子剖开,
使其弯曲呈圆形,
以纱绢敷上,做成面滤茶。
合是用竹节做成,
或者用杉木折曲。
滤茶末器罗末则(茶匙):
用海贝等为之,
也可以用铜、铁、竹制成匙状。
为什么会被称为则?
如果茶味淡了,则可以加,
取了这个则字。
则水方(贮水器):
用来贮藏清水的容器,
一般用槐木,梓木合成,
可以容水一斗,
古代也有用银器来装水。
水方(贮水器)瓢(勺水器):
瓢又叫牺勺,为末茶用器,
现在不太用了。
瓢(勺水器)鹾簋附揭cuo(盐罐子及匙):
鹾簋以瓷器为之,圆径四寸,
形若盒、瓶或者罍状,
用来放盐花。
揭就是盐的匙
鹾簋附揭cuo(盐罐子及匙)熟盂(贮熟水器):
用来装冷开水,
有陶器也有瓷器,
末茶出的第一泡汤水,
认为是最好的,
然后再添水的时候,
再慢慢添置。
畚(收纳茶盌wan的容器):
具列(陈列茶器的台子、茶几):
都篮(贮放茶器的棚柜):
这三件主要是用来放置茶器,
现在已经很少用到,
这里就不做介绍。
05
饮茶器、搅拌器、洁茶器
详解:
饮茶器
盌wan(茶盏子、茶瓯ou、茶碗)
搅拌器
竹筴(竹箸)
洁茶器
漉水囊(滤水器)
札(洁刷)
涤方(污水器)
滓zi方(渣滓器)
巾(茶巾)
盌wan:
通现在的碗,
当时主要是以北方诸窑口,
为主要的茶碗生产基地,
例如越窑、邢窑等。
当时由于越窑的茶碗,
更加似玉类冰,
呈现出绿色,茶色也更好看,
所以当时以越窑的茶碗为上。
漉水囊(滤水器):
滓zi方(渣滓器):
放残渣的容器,
古代用木头制成,
现在一般用盂形的容器,
比如茶叶末釉的盂。
涤方(污水器):
涤方是洗涤茶器后的污水盛器,
用木板合成,像水方,容水比较多。
06
结语:
今天文章图片比较多,
大部分资料都是网络搜集而来,
希望给大家看一看。
九叔在这里想说的是,
其实喝茶,大家都注重一个仪式感,
为什么会有一个仪式感,
因为在做这样一件事时,
可以用非常小的事情,
来让自己心境慢下来。
例如,我们之前放废水和废物的时候,
是用不同的器物,
其实是喝茶人在喝的时候对心,
重新有一个回归和归位。
唐之前,或有仪式感,
但唐之陆羽,将这样的茶经写下,
将茶与茶器的仪式感奠定,
这是印在中国人基因中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