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m.39.net/disease/a_6169037.html
嗨,朋友们我又来了,上几期聊的都有是中式菜系,今天我们来换换口味,咱来说说西餐,牛排的做法,在N多年前西方就开始吃牛排了,牛排属于高热量食物,所以说西方人都是比较高大的身材,
西方人吃饭通常比较简单,早餐一般是牛奶、果汁、面包、香肠、奶酪。香肠和奶酪一般夹在面包里吃。中餐如果在餐厅或者食堂里吃,通常都是一分主菜配点主食,主食通常有米饭(一般会加点黄油和盐)、面条(通心粉)、土豆泥或水煮土豆。如果是自带的中餐,通常就是三明治(面包夹点香肠奶酪和生菜)。晚上有的时候家里会做得稍微丰盛一点,做一个汤、一个蔬菜色拉、一份主菜(牛排、烤鱼之类),主食无非是面条、土豆。通常吃主食都会淋上主菜的汤汁。老外很少或几乎不吃汤面。可以说面包、面条、土豆是西方人的主食。
在做牛排前要对牛肉部位有很大的要求,不是随便哪个部位都可以做牛排的,
肋眼牛排(英文:RibeyeSteak/SpencerSteak/DelmonicoSteak/CowboySteak/RibSteak):
此部位取自牛只肋脊部靠近背脊之肌肉,肉质嫩度仅次于菲力,大理石纹的油花多且分布均匀,肋眼牛排通常中间会有一块明显的油脂,建议烧烤到5~7分熟,把油脂烧透,散发出牛油香味来吃是最美味的,肉质鲜嫩具有嚼劲,可说是最受欢迎也最被人熟知的牛排部位,台湾一般所称之”沙朗牛排”即为此部位。如未去除肋骨的切块,比较粗矿的吃法,又称为Cowboysteak或RibSteak。
*老饕牛排/上盖肉牛排(英文:RibeyeCap/TopCapSteak):
老饕牛排为顺着肋眼牛肉之筋膜所切下的上盖肉,为肋眼牛排的精华部位,数量稀少,其大理石油脂花纹分布均匀,肉质口感滑嫩十分鲜甜且肉汁满溢,建议熟度5~7分熟。
*菲力牛排(英文:TenderloinSteak,法语:FiletMignon):
菲力牛排是取自牛只腰内肉(Tenderloin)部位,每头上千磅的牛只能切出几磅的菲力,是牛肉最嫩的部位,通常也是最昂贵的牛排。这个部位的运动量极少,所以肉质如奶油般的细嫩且油脂含量极低,是可以优雅来品尝的牛排。菲力牛排建议吃3分熟(MediumRare)的形式,过熟则肉质变硬,就无法品尝出菲力牛排的鲜嫩多汁,及其微妙精致的风味。
*牛小排(英文:ShortRib):
取自牛只的前胸肋??骨部位,可以带骨或去骨的形式,此部位的肉质结实且油筋及油脂甚多,适合以烧烤的方式来料理,烧烤过程中油汁会随着高温溢出,牛肉风味绝佳,建议食用熟度7分~全熟。在烧烤至全熟的状态下,牛肉收缩会与肋骨部位自然分离,此时最能表现出牛小排焦脆的筋肉跟嚼劲喔。
*纽约客(英文:NewYorkSteak/ClubSteak/StripSteak/StripLoinSteak)
取自牛只的前腰脊肉部位,由于此部位运动量稍多,因此肉质较紧实,其油花分布均匀,油脂含量介于肋眼与菲力之间,具丰富牛肉风味适合豪迈地品尝,嚼起来富有肉感非常过瘾,建议3~5分熟度。在美国此部位是在牛排馆、Club常见的牛排使用部位,也称叫ClubSteak。
*丁骨牛排/红屋牛排(英文:T-bone/PorterhouseSteak):
取自牛只的前腰脊部位,将丁骨牛排中间的丁骨拆开,分别是一片菲力牛排与一片纽约客牛排,这两块部位的性质差异大,菲力牛排属于精瘦鲜嫩,而纽约客则具嚼劲及油花,丁骨牛排恰好同时满足两种需求,其份量通常较大份,建议熟度3~5分熟。不过,腰脊肉切片位置的不同,其菲力与纽约客大小和比例也会不同,如果切片的部位比较靠近尾端,菲力的部分直径较大,那这样的丁骨称做Porterhouse,若切片靠近头部,其菲力部分会越来越小,甚至剩薄薄一片,组成大多为纽约客,这就是典型的T-bone。
*后腰脊肉/臀肉牛排/沙朗牛排(英文:Sirloinsteak):
为牛只后腰脊柱两侧的后腰脊肉,肉质嫩度适中、油花较少但分布均匀,牛肉风味佳,此部位靠近腿部之运动肌肉,所以略有嚼劲。此分切部位之上后腰脊肉(Topsirloin)的肉质最好,可切出特上等臀肉牛排。此部位牛肉在台湾牛排馆或餐厅较少见到,部分是以小牛沙朗形式提供,一般较常以整块臀肉烧烤后再切片的方式在饭店自助餐看到。沙朗(Sirloin)在美国是指后腰脊肉,而在台湾”沙朗”一词通常是指”肋眼牛排”(Ribeyesteak),下次吃牛排不看一下菜单的英文是写Sirloin还是Ribeye喔!
*牛肩胛肉(英文:Chuck):
属于是牛的肩膀和脖子部分的肉,是牛只运动量较大的部位所以肉质较硬,也含有较多的筋,通常价格比较便宜,较常被用来烘烤或做绞肉。牛排的话则可切出肩胛肋眼牛排,但由于肉质比较硬通常需要加工处理才会比较软,少数的例外是平铁牛排(FlatIronSteak或TopBladeSteak),这是从牛肩部位切出来的牛排,去除中间粗筋后其肉质柔嫩,属于价格亲民CP值高的牛排,又称板腱或上肩胛平板肌。
那一般我们常见到的平价牛排呢?
一般采用牛臀肉或牛大腿肉,脂肪含量少,口感较涩。但大家或许会觉得奇怪,那些牛排吃起来也都很软啊,其实是经过加工处理的牛肉。
牛排也分很多种,我们今天就说黑椒牛排的做法
用料
用料图1牛肉(各部位的肉都可以,菜譜最後有科普課)快速洗净,沥干水分,用廚房紙把血水吸干净。如果市场买的牛扒很厚,可以用刀背捶捶,让牛肉更松软。冰凍牛肉要提前半天時間從冷凍室轉冷藏室解凍,做牛排前半個小時從冰箱取出,升溫到室溫。
2在牛排两面撒上黑胡椒(最好用現磨黑胡椒碎,比較香。實在沒有用黑胡椒粉也可以。),少许盐(因为后面要做酱汁,所以可以少放盐)涂抹均匀,然后淋上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也可以)抹勻。我做牛排,基本是抹完油就直接煎的,從不醃製,因為我覺得用含鹽份的調料醃製,肯定會導致牛肉或多或少的失去水分,會影響之後牛排“鮮嫩多汁”的效果。
3不粘锅烧到冒烟,把牛排放进锅中,用夹子压一压,确保牛肉均匀受热。每面煎1-2分钟(肉厚的可以煎久一点,但再厚的肉也不能超过4分钟,否则牛肉太老咬不动),这样五成熟,外焦,里面还是粉红色,没有“血水”,给小盆友吃放心。
4這是三到五分熟的樣子
5把煎好的牛肉静至盘中,一会肉汁就会流出。
下一步是调酱汁(如果怕麻烦,而且牛肉是进口的,味道很好的话,做不做酱汁都无所谓)。
利用煎牛扒的余油(如果之前煎糊了,就換個乾淨的鍋,加一小塊黃油),放入洋葱末煎香,加入番茄末(牛排要趁熱吃味道才好,所以把番茄切得越碎,煮爛的時間越短,用攪拌機打碎更好),煮烂。淋入红酒,加黑胡椒碎,少量盐。把静至牛排流出的肉汁混入,酱汁就做好了。
6喜欢情调的,可以烫些西兰花、红萝卜,切几片西红柿,或者炸些马铃薯条,摆盘。
配上酱汁,简单的黑椒牛排就做好了!尽情享用吧!
这一期就到这里,下期再见,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