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镇,这个坐落在荥阳东北角的镇子,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寂寥无名。谁能想到,时光推溯到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这里也曾经一度是国家政治的焦点,曾经左右过中国的政局呢?
相传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近亲,周宣王同父异母兄弟姬友,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地,被称为郑桓公,郑是西周建立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周幽王时,郑桓公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到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落连同百姓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的东虢和郐两个诸侯国之间,也就是荥阳一带,史称“郑氏寄孥”。
后来西周王室果然被少数民族犬戎所灭,郑桓公也在保卫王室的战争中身亡。郑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带领郑国其余族人来到荥阳,建立了郑国。郑武公最初把郑国的国都迁建在京城(今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依靠自己的雄才大略,远交近攻,为郑国多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称“武公之略”。郑武公死后葬于荥阳敖山的飞凤顶,因敖山衔广大武公之德,又名“广武”。甚至于原武、阳武、武德、修武,这些带“武”字的古县名当时都在黄河南岸的广武山周围,都是为纪念武公的盖世功德而得名的。
广武老街
广武老街和今天的广武镇在同一地点,不同的是,当年的广武最繁华的主要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这个走向告知了我们它属于古洛汴古商道的一部分,而今天的广武镇最繁华的是一条南北大街,因为它要通向它的直辖上级——坐落在它南边的荥阳市。这个看起来简单的街道走向却折射出了广武地位衰落的尴尬。
这条老街寂寥而悠长,让我想起了戴望舒笔下的那个《雨巷》,不过天没有下雨,也没有见到撑着雨伞的姑娘,但这寂寥而悠长的味道却把我们吸引住了。
广武老街供销社
最先让我们惊喜的,是一间老店面,门口还挂着一个牌子“广武供销社·生产资料·五金交电”,好古老的一个称呼哦。进了店里,更是像穿越了一个时代,古老的柜台上甚至还有栏杆,货架上方有标语“同志您好”,有毛泽东语录,屋内两边的墙上贴着“艰苦创业勤俭办社”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大字标语,有一幅自行车的广告,广告上一个青年女士翻身骑上自行车的矫健身影,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个店很古老了。这些应该是店主刻意为之的保留,一下子勾起了我们对过去的年代鲜活的记忆。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多少次贪婪地隔着柜台看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相信和我同时代的人都有那样的记忆吧!
广武老街供销社
广武老街供销社
广武老街供销社
店里的商品,更是让我们同行的人大呼小叫起来,牛嘴上带的牛笼头,老辈子挂在水缸上的大马勺、煤油灯、煤油炉子、粗瓷大海碗、老鼠夹子……各种与记忆有关、但在今天的大小超市不可能见到的物件。店主人还非常热情地给我们展示了煤油炉子的用法,这个东西要让当年的知青看到,不知又会勾起多少五味杂陈的回忆。店面古老,正店后面一个院子,院子后一古老起脊式房子,摆满的也是老东西。据店主介绍,荥阳附近的中原影视城也经常到这个店来淘东西。店里只有店主和店里的女主人,年龄大约在六十开外了。店主说,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他们不愿意接手这样的店,过几年老两口干不动了,这个店可能就关门歇业了。
广武老街供销社主人
走出这个老店,我蓦然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好不容易,整理了情绪,继续往前走,没过多远,看见一家宅子,随意地走进去,眼前的场景又让我们震撼了一把,白色的影壁墙后,竟然隐藏了一座微缩版的小四合院版的老房子,一间正房,两侧的厢房,都是中原传统的砖土结构,起脊式的房梁。门上的对联还是鲜亮的红色,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的年味。说房子的微缩版的,是因为它确实小,房小院子窄,一间厢房里靠墙摆了一张长桌外,几位老人坐着打牌,空间已经逼仄了。大概因为这里是县城,地皮特别金贵,所以房子盖的也小。也因为盖房子不容易,房子主人说,家里老人在分遗产时,往往把一座房子分好几份,交叉着分配,以避免后代随意变卖房产;同时,因为这样的分配,弟兄几个就要紧挨着居住,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不好产生嫌隙,还是应该团结起来处理好家族关系。所以这个院子的三座房子,却并不是属于一户人家。
广武老宅
也因为如此,房子主人李永中(68岁)说,这房子他打小记事时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据说已经传了三代人了,谁要想对房子动一动,都要征求其他人家的同意,动着难,保护着相对就容易,因此这座房子应该有一百多年了呢。
再向前走,看到一座明显是改革开放前后的建筑,从上面的“十”字符号,医院有关的,问了当地人,果然如此,是广武镇的卫生院。我们顺着卫生院朝后走,一排红砖平房,空空如也,如果不是门上的新年对联,我们根本看不出这里原来是城隍庙。绕到房后,不意又有惊喜:一个巨大的石刻赑屃卧居于棉花地的枯枝中,只见一个赑屃,却不知它的那一位去了哪里,曾经驮过的碑去了哪里,不远处有一断裂的石碑,只能看到反面,不能断定是否就是赑屃应该驮的那个。但看赑屃巨大,就可以想象当初这个城隍庙香火的鼎盛,可惜,已是繁华散去。
广武老街火神庙
再往东走不远,就看到火神庙的指示牌了。在火神庙的大殿前,有一溜石碑,最早的是火神庙拜殿重修碑记,时间显示是“大明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年,说明至少在多年前火神庙不仅已经存在,而且已然需要重修了。火神是民间广泛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人类特别感激发明火的开掘者和火的管理者,同时,人们又把森林草场的火灾以及病人发烧、小儿梦魇等疾病视为火神发怒的结果,愈是对它崇敬,也就愈发畏惧它对人类的惩罚报复,因而火神远比其他自然神更经常受到崇敬和供奉。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几乎每个村庄都供奉有火神庙。
再看大殿时,大殿前的对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可惜这对联只能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出来,到底是什么字呢?看看电脑前有没有高手可以读或者打出来啊:
日(两个日)晶(四个日)安天下
月朋(三个月)(四个月)定乾坤
横批是“镇定南方”
为什么横批是“镇定南方”呢?因为五行之中,南方主火,北方主水,东方主木,西方主金,中间为土。“镇定南方”既是希望火在能带给人们温暖和煮熟食物外,也不要带来意外的灾难。
信步悠悠,只觉得这条老街古韵悠长,随处都能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留恋其中,沉醉不知归路。可是,城镇化的现实又让我们预感这样的老街也许不久也会被改变。同行中人说:“如果这条老街能够保留住,不同时代的建筑的错综复杂,完全能够成为现代影视拍摄的背景,比那些人为建造的影视城要真实的多。”
是啊,这样的老街现在又有多少呢?如果这样的老街也命运多舛,我们又到哪里寻找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呢?
(本文是我们3年前初春的广武老街游记,近期尚未再次探访)
作者:蓬蒿随风
摄影:谢金方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