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皮筋夹子总是莫名其妙不见了

白癜风传染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40226/4344232.html

你是不是和我有一样的困惑?

屋子里的小东西总是会莫名其妙地消失!

买回来后只绑了一次头发的皮筋

满满一盒觉得永远也用不完的大头针

随手仍在桌上的签字笔的笔帽

明明记得放在抽屉里的小夹子

前两天还见过的半卷胶带

拆开用了半包的纸巾

昨晚才从脚上拽下来的一只袜子......

是落在哪里了?还是堆在某个角落了?

可事实上,即使仔细翻找、彻底的大扫除甚至是搬家,这些小物件大部分也都没有再露过面......

它们就这样消无声息地无影无踪了?!

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原来它们被“借东西的小人”给“借”走了!

“借东西的小人”是谁?

他们只有10厘米高,靠着从人类那边“借”来的零碎东西维持生计:把别针当门闩,把火柴盒当五斗柜,用邮票装饰墙面,用吸墨水纸铺作地毯;几个土豆和洋葱、掉下来的面包屑、下午茶多出来的方糖,就够他们吃上半年。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看见”。

你问他们叫什么?哈哈,他们的名字也是借来的!

这就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玛丽诺顿(-)给我们构建的童话世界,她的著名代表作品《借东西的小人系列》在英美家喻户晓,年入选“七十年来十大童书经典”,年由宫崎骏企划编剧将这个童话世界搬上了大荧幕。

被这群有趣“小人”所吸引,我叫来我的长期电影搭档——我儿子来和我一起观赏(孩子爹因为名字“太幼稚”而果断拒绝了我,生气!)

很庆幸和儿子一起看,不仅津津有味,其中主人公的珍贵品质更和我的育儿观不谋而合!

包容和接纳

乡间老宅的地板下,住着“借东西的小人”一家三口——14岁的少女小人阿莉埃蒂和爸爸妈妈。夏天,大房子里来了一位患病疗养的少年,他偶然间看见草丛中的小人阿莉埃蒂,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在小人的世界里,人类很危险,被看到就麻烦大了!

而住在大房子里的人觉得“借”就是“偷”,这些小人儿是不能接受。

我们的主人公,两个赤子之心的孩子看这个世界却有着不同的角度——他们对彼此,甚至是对世界都更加包容和接纳:

少年看到了正在“借方糖”的阿莉埃蒂和爸爸,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把他们当做老鼠一样的窃贼,而是觉得新奇进而想要帮助他们。

面对少年的善意,阿莉埃蒂很想亲近,但爸爸和妈妈却如临大敌,立时准备搬家。

儿子年纪还小,看到阿莉埃蒂的父母拒绝接受少年的善意帮助很难理解,他问我:“为什么他们就是不相信男孩呢?”我犹豫着不知道告诉他成人世界的防备会不会伤害他心中单纯的美好。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诗意的存在,正如泰戈尔赞颂的那样:“每个婴孩的出世都带来上帝对人类并未失望的消息。”

因为他们心中坦荡,能看得到世界的五彩缤纷,更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会放下戒备,去相信,去对话,去拥抱并热爱彼此。

尊重和善良

虽然男孩意外的善意让爸爸妈妈防备而警惕,可是两个孩子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彼此的真诚,慢慢地“巨人”小男孩和小人阿莉埃蒂成了朋友,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聊天,交流各自世界的趣事。

没过多久,大房子里的家佣察觉了小人们的存在,几经筹划,她抓住了阿莉埃蒂的妈妈,把小人妈妈拎起来装在一个透明罐子里,用保鲜膜封住口,再戳几个洞通气。然后就把罐子藏在橱柜深处,赶紧打电话给捕鼠队让来家里抓小人,想要迫不及待地给主人家“献宝”。

走投无路的阿莉埃蒂求助少年,两人几经辗转终于救出了小人妈妈,但经此一事,小人一家搬走逃生成了必然。

临别时少年送给阿莉埃蒂一块方糖,纪念他们最初的善意,感谢努力生存的小人们让他对生命更有勇气;阿莉埃蒂送给少年自己的发夹,他的尊重和保护是那么温暖。

儿子对故事里的家佣恨得咬牙切齿,念叨着“她为什么要抓小人,她太坏了,都怪她...“久久不能释怀。

和儿子相比,我的情绪要复杂很多,家佣的面貌可恶却很熟悉,很多时候我们也扮演过这个角色:

小时候抓过小蜻蜓,养过小鱼,捉弄过蚂蚁都觉得新鲜有趣,和影片中的家佣多多少少有点相似,初衷也不过要研究看看罢了,并不是要伤其性命,可是实际上的伤害却一点没减少。

故事中的少年却教会了我们对待生命最本真的姿态:以善良、以尊重。

童心和好奇

“借东西的小人”这个特别的存在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可人们不断成长构建了坚实的认知体系之后,似乎就慢慢失去了对这个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好奇,反而会被固化的认知所限制。

更因为这样,故事里有个情节显得格外动人:少年的爷爷曾偶然见过一次小人,于是专门打造了一个玩偶之家希望有一天能邀请小人来居住。爷爷逝世后,奶奶珍藏着这个小房子守护着对于小人的期待。

这也让我更加珍视孩子的这份童心和好奇,我甚至被儿子传染得了“小人综合征”:看到什么东西都想着,这件东西可以怎么给小人做什么用呢?忽然之间,我们好像成了超级富有的人,可以为小人们的生活分担,有种莫名的责任感。

步入暮年的丰子恺先生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事所迷着,都忘记了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时间让人们离开了童年,却并未让人们变得更成熟。

长大了的孩子们,变老了的成年人,还有几人能像故事中的少年和阿莉埃蒂一样,悠然栖于草丛花簇之间,安静地读书做梦,温柔地对待所有经过眼前的生灵?

又有几人能做到不被尘土遮没双眼,不分你我地去施舍,不问结果地去希冀,不求回报地去爱呢?

编辑:冯菲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cctv14children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