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金庸琼瑶邓丽君都曾被批为精神鸦

几十年来,中国人似乎一直在无休止地做着一道填空题。

格式都是一样的:“青少年学生,身体、心理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判断力、辨别力还不够强,如果过度沉迷于______,任由这些‘精神鸦片’泛滥,到头来只会使学业荒废,影响国家未来。”

答案从来不缺,花样一直翻新。

武侠小说、言情小说;

流行歌曲、摇滚乐;

喇叭裤、蝙蝠衫;

动画片、漫画书;

电子游戏厅、网吧;

以及:网络游戏……

一个个填上去,是不是都毫不违和?

精神鸦片”代代升级迭变。

在中国人的文化字典里,“鸦片”是最臭名昭著的词汇。

“鸦片”拉开了百年国耻的序幕,曾经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任人宰割,留下了太多屈辱的记忆。

所以,不管什么东西,但凡被贴上“鸦片”标签,那就等于打翻在地、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年,改革开放春风乍起。一本定价两毛二、60页的小册子,成为很多歌曲的判决书。

邓丽君的甜美的歌声首当其冲,被当作“黄色歌曲”的代表大加批判:格调低下,脱离现实。

《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是糖衣裹着的毒药,就是让人们在甜蜜的愉快中吸收它的毒性”;

《夜来香》——“此类庸俗歌曲实是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

《何日君再来》——“这不是一首爱情歌曲,而是一首调情歌曲,不是艺术歌曲而是商业歌曲,是有钱的舞客和卖笑的舞女的关系……”

不少地方,学校、厂矿、机关、派出所、居委会,围剿黄色歌曲的人民战争风起云涌,不收听、不传唱、不私藏,主动上交,划清界限。

邓丽君的磁带,与裸体扑克牌、泳装挂历等一起被查缴没收,如同虎门销烟般烧毁。

生怕这些颓废、没落、不健康、宣扬资产阶级情调的“靡靡之音”,毒害了青少年发育,腐蚀思想,影响建设四化。

就连罗大佑的《童年》也不能幸免——年《北京音乐报》炮轰:“让我们的青少年口口声声地唱着情调不高的什么‘迷迷糊糊的童年’,什么‘孤单的童年’之类,能起到积极作用吗?”

而迪斯科、摇滚乐、蝙蝠衫、喇叭裤、墨镜,更是“流氓”“阿飞”的代名词和“不正经”的标签。

紧接着作为填空题答案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他们是“大毒草”,是上不了台面的“地摊文学”。

家长们动辄翻查孩子的书包,生怕私藏夹带,耽误学习。

琼瑶的罪名与邓丽君一样。言情小说,悲欢离合,哭哭啼啼,湿了一条又一条手绢和枕巾,影响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热衷于做王子公主的白日梦,扭曲了人生。会像毒素一样,侵蚀精神世界,让一朵朵水灵灵的鲜花凋零枯萎。

直到90年代末,还有某作家说:琼瑶的作品是一种“毒品”,她的文学价值不值一提。

金庸的罪过就更大了。武侠小说,恩恩怨怨、打打杀杀,奇门幻术、江湖义气,岂不是让荷尔蒙旺盛的青少年都去游荡江湖,走向歧途?

而且,武侠小说里,没有法律,蔑视官府,这岂不是宣扬“无政府主义”吗?可怜那些读武侠小说的男孩子,大多数自始至终连这个词听都没听说过。

武侠小说如此,武侠电视剧、武侠电影又岂能逃脱干系?

其实,看了《少林寺》《楚留香》《戏说乾隆》《天龙八部》,除了模仿郑少秋拿把扇子假装斯文,学李连杰耍耍棍子,调侃那个每次打斗都扛着音响进场的乔大侠,也并没什么嘛!

青少年早恋,那是琼瑶的锅;打架斗殴,那就是金庸的错。

长此以往,如此树立远大志向,如此坚定远大理想?

就在83版《射雕英雄传》在内地热播、万人空巷的时候,当年的《新闻联播》还曾以金庸小说为例,痛斥武侠小说泛滥危害社会。

其实,现在不也是一样吗?现实中的网游,和霸权话语中的网游,几乎存在于两个平行宇宙。

不久,“精神鸦片”的一帽子又陆续扣到了卡通片、电玩、漫画书的头上。

那时,很多美国、日本动画片还是免费提供给中国的。

没想到,这反倒成了“糖衣炮弹”的罪证。而动画片衍生出来的图书,被质疑价格昂贵,是在掏空中国人的腰包。帝国主义之心,何其险恶?

《变形金刚》首当其冲。

有老干部以家中的小孙子为例现身说法:“我的小孙子非让我讲《变形金刚》的故事,我没看过电视,但一看画册,画面、文字不美,思想内容荒谬,宣扬好战,加上意思不连贯,根本没法讲。”

这跟批判网游的逻辑何其相似?

因为他们不喜欢,他们不爱玩,他们觉得没意思,所以就是有害的。

说是“精神鸦片”还是轻的,更有甚者,直接将动画片与鸦片画上了等号。

年2月,某大报刊文:“从‘变形金刚’,我想到当年的‘鸦片战争’。‘金刚’与‘鸦片’不同,它没有毒害性,更没有以炮火为媒介。不过两者也有一点相似,‘鸦片’从中国换走了白银,‘金刚’使中国流失了那么不容易得来的外汇。”

这角度何其清奇、刁钻。而且,你要反驳,那就是与人民为敌。只能低头认罪,诚惶诚恐,罪该万死。因为他们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法槌和戒尺。

现在回头来看,有多荒唐可笑?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最美的童年回忆,恐怕正是和小伙伴一起打电玩、看漫画。

更多动画片,也被排队绑到了火刑柱上。

动画片《菲梦少女2》明明是一群少女努力追梦,但因角色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于是乎价值导向就有了问题。

而跳广场舞的大妈,海滩上那些“脸基尼”,那浓烈的辣眼睛的配色,是不是得让孩子们路过时要自觉闭上眼睛,默念看不见看不见?

再说了,头发与价值观挂钩?这是否涉嫌××歧视呢?

年推出的《虹猫蓝兔七侠传》,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动画片,平均收视率超过了《超级女声》,首度并远超国外动画片。明明是行侠仗义,却被批评是打打杀杀,残忍暴力。

而抗日神剧里手撕鬼子,天天照播不误。

相比之下,《猫和老鼠》简直堪比满清十大酷刑。

现在终于明白了,美国为什么江河日下?恐怕就是猫和老鼠造成了。是他俩,让美国人学会了内斗,学会了暴力,学会了动辄使用TNT炸药和弓箭、夹子、枪支、毒药。

这样的“大毒草”,而且居然播出了几十年,美帝这不是自掘坟墓自取灭亡,又是什么?

只剩下了连幼儿园小朋友都嫌过于幼稚、侮辱智商、审美疲劳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一年又一年霸屏。

就连公认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小猪佩奇》,也有罪了。

佩奇跳泥坑的情节,让许多小孩效仿,弄脏了衣服;佩奇一家为了摘苹果就一起摇苹果树,这种不文明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

幸亏当年牛顿那个苹果是自己掉下来的,否则现在的物理书,是不是都要成为禁书?

奇了怪了,同一部动画片,在其他国家没有出事,为什么偏偏在咱们这就罪名百出?

难道说我们中国人的孩子天然的比外国小孩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天然的脆弱和智商低?

这不是把“东亚病夫”的帽子又主动戴了回来,而且从娃娃开始戴起吗?

如今,轮到了网络游戏来背负“精神鸦片”“电子毒品”。

说白了,很多事物都有致瘾性。

抽烟喝酒不说了,短视频、网络直播、社交平台,上瘾的人也不在少数,难道都要当成“鸦片”“毒品”扫荡而光吗?

网游,其实只是一项娱乐,没什么特殊性。

说句不好听的,自控力差的人,你就是把网游产业关停了,可能他又会沉溺于其它东西。

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游戏分级等方式来加强管理,才是正解。

不论怎样,一刀切地“妖魔化”“污名化”,上纲上线喊打喊杀,既不理性,也不负责任。

这几年,电竞产业迅猛发展,上海、北京都提出打造电竞之都。

体育总局年已将电竞列为体育项目。年杭州亚运会,电竞将作为正式比赛。

没有网游的发展,何来电竞的争金夺银?

如果一方面大谈打造电竞,一方面又要打杀网游,这岂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每个时代,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坐在绽放盛开的白莲花上,瞪着猫头鹰一样硕大华丽的眼球,目光如炬地寻找着“毒品”“鸦片”来背锅,生怕放过一丝杂质。

他们的内心无比纯净、毫无波澜,没有一丝杂念,

他们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他们全是满满的善意和正能量,他们以扫荡人间一切有可能存在不健康因子的东西为天职;

他们是电,是光,是天使,是诺亚方舟的驾驶员兼水手长,肩负着为人类续香火,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他们45度角仰望星空,悲天悯人,要普度愚蠢的芸芸众生。

理由很高大上:都是为了孩子的前程,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都是为了社会的希望。

就像“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禁止的事物都觉得害怕。

当年人们批判MTV是“文化花园内有一条新出现的‘蛇’”。

这条蛇不断蜕皮,变换着外衣——流行歌曲,小说,动漫,网游,

缠绕在伊甸园的树上,诱惑着一代代亚当和夏娃去犯错。

被打压的行业,与主流文化都是处于弱势地位。

而被打压的群体,则始终如一,永远都是青少年。因为他们是没有话语权的弱势群体。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碾压。弱势的一方毫无还手之力。

其实,这种利用大众媒体营造出来的恐慌,往往远超出实际的程度。

举着“道义正确”的旗号,就站上了制高点,就可以傲视一切。

而年龄似乎是最有效的疫苗,中老年天然对这些“精神鸦片”免疫。

普遍的教育焦虑,更是生产“精神鸦片”论调的沃土。

家长望子成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便把一切与学习、考试无关的事情都视为洪水猛兽。

学习不好都是手机、电脑、游戏、动漫的错,却从不反思自己的不足。背锅侠、替罪羊,总有一款适合你。逻辑自洽,信手拈来。

如今,邓丽君已是不朽传奇,《天龙八部》已进入语文课本。

只是不知道,再过几年,网游,又将怎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