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俄罗斯芭蕾的前世今生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而又优雅的舞蹈,它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而扎根在俄罗斯。俄罗斯芭蕾的民族风格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И.И.瓦尔贝尔赫、C.迪德洛、A.П.格卢什科夫斯基等对此起过重大作用。瓦尔贝尔赫是俄国第一个本民族的芭蕾编导,打破了外国编导垄断舞坛的局面。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俄国肩上。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利奥尼父女、佩罗、圣莱昂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A.布农维尔的学生C.约翰逊(在圣彼得堡)和布拉西斯(在莫斯科)的教学活动,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

然而由于当时不重视舞蹈音乐的戏剧结构,要求音乐服从于舞蹈,提供必需的节奏和速度。因此某些作曲家所写的舞剧音乐尽管便于舞蹈,但缺乏完整的结构和对人物的个性描写,不是真正的交响音乐。只有П.И.柴科夫斯基通过《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实现的革新,才从根本上提高了舞剧音乐和作曲家在舞剧中创作的地位,使音乐成为舞剧中塑造形象、叙述事件的基础,而不再是听命于编导的单纯的伴奏。他写的舞剧交响乐具有同样的思想性、戏剧性和艺术价值。这一革新思想,启发和丰富了珀蒂帕、伊万诺夫的舞蹈交响化思想。他们从音乐形象实质出发塑造舞蹈形象,把舞蹈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努力寻求符合音乐的舞蹈动机;把交响音乐常用的主题变奏、复调、再现、平行对比等手法运用于编舞中,正确处理了独舞、双人舞的结构以及大型舞蹈中领舞和伴舞之间的关系。

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出一批编导和表演人才。但是,当时的俄国,特别是年革命被镇压后,沙皇统治更趋残酷。帝国剧院因循守旧,把珀蒂帕时期的成果——大型舞剧中的双人舞、伴舞、插舞等结构形式以及舞蹈语汇僵化。俄国芭蕾界一批青年人迫切要求革新,探索新的表演手段和发展道路,他们反对程式化舞台表演,力求结构完整和现实主义地解释情节,注意历史真实,要求演员鲜明地塑造形象,真实地表现角色的内心体验。

世界公认的古典芭蕾经典剧目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俄罗斯创排和首演的。《堂吉诃德》年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这出芭蕾舞剧以明快的音乐,色彩绚丽的服饰和高难度的动作而著称,里面著名的大双人舞片段已经成为历届国际芭蕾舞大赛的规定比赛曲目。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都是俄罗斯天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与法国编舞大师彼季帕(当时在马林斯基剧院担任编舞)合作的不朽经典。此外,还有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编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世界古典芭蕾中的杰出精品。

而苏联时期由作曲家哈恰图良与莫斯科大剧院编舞莫伊谢耶夫联合推出的芭蕾舞剧《斯巴达克斯》则代表了苏联芭蕾舞的创作高峰。与古典芭蕾舞中爱情题材不同,苏联时期的芭蕾舞剧创作致力于塑造英雄。哈恰图良在音乐中大量使用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俄罗斯音乐元素中的激情旋律,让人血脉偾张,大剧院编舞莫伊谢耶夫在剧中编排大量的群舞场面,完美呈现古罗马角斗士在斯巴达克斯领导下为争取自由抗争。可以说,《斯巴达克斯》是芭蕾舞中最阳刚、最奋进、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芭蕾舞剧。

相较于芭蕾是俄罗斯艺术史上的明珠,白桦茸则是俄罗斯的森林钻石。白桦茸是一种最早发现于俄罗斯的药用真菌,其俄文名称音译为“恰卡”,早期只是西伯利亚当地居民使用的民间药方。桦褐孔菌(白桦茸)作为一种药用真菌,在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广泛利用其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胃癌、肝癌、肠癌等)、心脏病、糖尿病,并能抑制艾滋病病毒,抗辐射,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抗有丝分裂及消除其活性等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