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诚信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89773.html
选公还是选民?“想报不敢报”和“不报白不报”要不得
公民同招下,选公办还是选民办,这是目前不少家长的焦虑所在。
潘校长认为,关于学校的选择,首先可以考虑离家的距离。今年民办锁区招生了,住得近一点,每天上学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少一点。第二要考虑孩子学业的情况。民办学校的压力和竞争比较激烈,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能跟得上大部队,而且孩子又很想去民办的,就可以考虑,如果孩子不太愿意家长千万不要勉强。
跟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有部分家长要考虑对应公办学校会不会爆表的问题,潘校长建议,如果对口公办爆表的话,去报民办初中是要慎重一点,但也不要过于紧张,如果是一表生,绝大多数再回到公办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对口公办初中没有发出小升初预警信息,就可以放心报。
从想报不敢报,到不报白不报,又是一种情况。有人觉得今年既然大家都有摇号的权利了,就一股脑儿不管合不合适都去碰运气,其实如果孩子进入民办适应不了的话,这三年是会比较累的,有时候信心受到打击后,心理发育也会遇到障碍。潘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们注意。
“任何一个孩子来公益,学校老师都会认真去教,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但是否适合孩子要慎重,不要有不报白不报的心理,报了后孩子不肯来,又要退出来,今年就很难了。”潘校长说,“锁区招生,全面摇号今年是第一年,家长和孩子事先要认真去考察心仪学校的文化,办学理念,师资,要不要住校,这几年中考的成绩等情况,自己认定好,要报就报最爱的。”
是校长又不完全像校长,阿潘校长愿意当“儿童”
说起公益的校长,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老师、学生和家长们亲切地称他为“阿潘”校长,他是如何跟老师学生们打成一片的呢?
潘校长说,自己当了39年的老师,26年的校长,从第一天开始当老师起就有一个愿望,希望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当校长后,想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好学校。
他说自己是校长,又不能完全像一个校长。他说自己是星期一校长,星期一国旗下讲话,布置完工作后,就是大家的好朋友。学校所有的老师,年纪都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都是一家人。跟孩子们交流时充满童心童趣,下雪天和大家一起打雪仗,公益大舞台上cosplay各种扮相,朋克、锦鲤、熊猫、panda校长……“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希望能把他们当大人,他们想要有成人感,想要平等,那么,我愿意自己当儿童,和他们是一伙的,孩子就很乐意跟你交流。”
很多人担心他这样孩子们会没大没小。潘校长说,和孩子在一起,不能无法无天,要有规有矩。学生没有规矩,懒惰自由的天性就张扬开来,做规矩的时候是要很严格的。比如学校的“我把左半边让给您”,规定楼梯左半边是让给别人走的,就要严格遵守。
“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真正情感有交流,他们信你服你了,你说的话就听了。”潘校长提醒,这对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孩子不听话的,是一种启示。家长要管孩子,但不要一天到晚板着脸,这个不准那个不应该,小孩在这样的年龄,你要他这样,他就偏不。
学并快乐着,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让学生学并快乐着,是学校一直以来的理念。在公益,课堂充满笑声和掌声,在公益,孩子们不再害怕作业,初一初二作业在20:30分基本能做完,初三在21:10分前大部分学生能做完作业,加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张弛有度,孩子学并快乐着。
公益前三前八的升学率排在西湖区的第一位,排在杭州的第一梯队的最前列,说到这其中的秘诀,潘校长说,情感发挥了作用,通过亲情、情感,以情育情,以情励德,以情促志。
学生虽然学得辛苦,但不是那么累,是乐呵呵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的,就像打游戏,虽然打很长时间但心情愉悦,就不会累。所以学并快乐着,这些年来,这背后最深的教育感悟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后来大家称之为阿潘语录——亲情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关系是最大的教学色彩。
“老师和家长千万百计地跟孩子搞好关系,一旦关系好了,亲其师爱其道,你说的话孩子爱听了,他就愿意和你多说几句。”潘校长说,“孩子很多时候读书是给爸妈读,给老师读的,他们喜欢你了,早上起来英语单词先背了,不喜欢数学老师,数学讲得再好也没用。孩子往往是这样,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这门学科,就会开开心心地把书读好。”这就是学并快乐着背后的一种原理。
孩子小升初后,做“舍得”的家长
眼下有一部分孩子即将踏入初中的校园,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潘校长说,小升初以后,作为家长要改一改,家长有变化,孩子才能度过这关键的三年。“初中是孩子身体迅速发育,心智不断成熟,情绪变化的三年,给家长的建议是,要真正的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能接受你的指令,乐于去做,用心地去陪伴。”
进初中了,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要舍得。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苦。读书完全没压力没负担是不可能的,既要孩子成绩好,又舍不得孩子多背一点单词,多做一点作业,那初中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初中这个阶段,孩子过得好不好,跟学业是有很大关系的,多读一点书读不坏,只要他身体健康,心理阳光。
要舍得做规矩。现在很多孩子缺乏成长过程中应有的规矩,比如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要放下手机,眼睛看着对方,叫人的时候,聊天的时候眼神要有交流,这方面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要自己一边刷手机一边和别人说话,这是人和人交流的规范。
在读书上有个重要的规范,字一定要写端正。很多人做了大量的题目,最后考试分数提不上去,很多时候是因为卷面不清楚,批卷老师看到如此糊涂的卷子,怎么可能给高分呢?特别是批作文的时候,40分的作文,卷面清清楚楚,一看赏心悦目,印象分好了,高分就打出了,卷面糊里糊涂,可能及格分都不会给。所以这个暑假,字写的不好的同学赶紧把字练好,是第一件大事。
要让孩子养成有序的习惯。这个规矩很多家长可能都不太重视,孩子试卷讲义和书满屋子都是,东西往往找半天,学习效率就低了。建议让孩子房间里的生活用品归类,把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用一个个夹子归类好,按照各科目归好,一个礼拜整理一次。潘校长说,自己给女儿当时买了一个书架,每门课资料放在一档上,把那些花在找东西上的大量时间静心地看点书,哪怕是痛痛快快去打打球玩一玩,都比把时间花在找东西上好。
他还传授了学数学,学科学的习惯。一是读题的习惯。审题的时候把那些关键词,重要的句子,跟回答问题相关的部分,圈出来划出来。还有计算的正确性读题的准确性,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的时候,用圈圈画画读题法,爱上题目题目才会爱上你,粗心是学习最大的敌人,也是一种特别不好的学习品质。
暑假开始学会时间管理,拒绝无效陪伴
小升初过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时间的管理。现在很多的孩子忙得不得了,但成绩又出不来,很大的原因是不会安排时间,潘校长建议,一定从这个暑假开始学会把控时间的分配。
他建议,在做作业或者一天开始学习之前做一个表格,比如周末7:30分起来,7:35-8:05之间要做什么,详细地写出来。第一栏写时间,要精确到分,第二栏写内容,要具体到背哪几个单词,背哪一段古文,做数学的哪几个题,不要笼统地写几点到几点读语文,几点到几点做科学,那样的计划是没有价值的,下面一栏点赞或分析原因,最后一栏是整改,没有完成怎么办,几点到几点把任务补上。有这样的计划表,时间就很有章法,很有条理,成绩就会随着时间的科学安排而提高。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做什么呢?要会帮助孩子。潘校长说到自己最深的体会,是帮助女儿解决问题。女儿四年级时说作文没东西写,写不长,就给她买些作文方面的书,看看别人的作文是怎么写的,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怎么写,读了十几篇文章后,女儿找到了感觉,什么都能写了,甚至还刹不住车了,这时就要告诉她,材料要有取舍;比如到了初三,女儿说看到二次函数和圆结合的题目就讨厌,不知如何下手,就请个数学老师,做相关的8-10题,碰到类似的题目如何去考虑,下次看到就会了;阅读题踩分踩不到,也是同样的方法,这样就把孩子学习道路上一个一个的拦路虎搬掉了。
现在很多家长都懂得要陪伴,但有的以为坐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陪伴是有方法的,怎么陪?一是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就像上面说的;二要走心,不要老讲一些孩子不爱听的话,做初中生的家长,要高度重视这件事。初中学习成绩肯定比小学要强调得多,但不要一天到地讲,不要让孩子一听到你的声音就讨厌,这样说再正确的话孩子都听不进去了。
家长们要了解初中生的实际,他们很想独立,很想脱离家长的管束,同时又很依赖,在想独立的时候又想看看身边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自己坚定的支持者,坚定的依靠者。
最后1个月,“三个一点”助力中考
距离中考不到1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个冲刺阶段,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和家长,潘校长讲了三个一点。
这段时间已经不是拼命刷题的时候了,而是不断给自己精气神去拼搏,需要良好的身体,愉悦的心理。
微笑多一点。潘校长建议家长们,每天起来给孩子一个笑脸,乐呵呵笑眯眯地说话,微笑多了,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信心随之大增。他还告诉孩子们,早上起来照镜子时对着自己笑一笑,跟自己说今天很不错,信心满满开开心心的去上学,晚上睡前前洗把脸,看看镜子:我今天太棒了,笑一笑,嘴角往上翘一翘,整个人的状态就非常好。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不要再说哪些东西没有掌握,冲刺阶段了,把前面已经掌握的不成问题的考点删掉,把书读薄,闪光点找到了,肯定自己。
聚焦问题点,每天每门课提出一个问题,30个问题提出来解决掉,中考也能加个10分5分,达到一个好的状态。
在这过程中,家长要把孩子身体管好,给孩子吃好住好。读书很辛苦,家长能管住孩子的一个是身体,一个是情绪,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赶快去解决。让孩子们每天抬头挺胸,信心满满的,斗志昂扬地去考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中考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