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我囤了几套价格不便宜的网红玩具,但玩下来发现:再有创意的玩具,好像到了小朋友手里,基本都在做叠高高这件事。
而且,逃不过“三分钟热度”,用不了几天都到柜子里积灰尘了。
问了几个朋友,也有同样的烦恼。
家里玩具多到堆不下,断舍离了一通之后,发现新买回来的其实也大同小异。而国外不少网站和app上,家中的玩具其实比我们简单的多,但又玩出不少创意。
玩具究竟应该怎么玩,有没有“套路”可循?可以让家长陪玩更简单高效;
如何废物利用,一起动手做个DIY玩具?
我们采访了原浙江幼师附属幼儿园国际部负责人、资深幼教专家,初本幼园的专家顾问章小芬老师,她带我们去到初本万家星城园区,全程参与了孩子们的“桌游时间”,学到了不少干货。
最常见的乐高可以玩出多个难度
搭建类玩具怎样陪玩更有趣、有益
像乐高这样的搭建类玩具几乎家家都有,2岁的小朋友大颗粒就可以玩得很投入。但如果大家有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小朋友在自主玩乐高和积木的过程中,都是在做“垒高”这件事。
就是一个加一个,比如我们在教室里看小朋友玩,乐高是如此:
积木也是如此,只注意要往上叠:
陪玩的过程中,可以做哪些简单的引导呢?章老师介绍了从易到难的几种不同基础玩法,不仅在玩中感知建构方法,还可以进行数学启蒙,家长自己就能指导。
第一,做好示范和观察,先让搭建更“到位”。
比如方形积木有没有边角都对准?
乐高有没有稳稳地按到底板上?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小朋友,很可能随手一放。而在这个年纪,他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所以,家长要先给他们做慢动作示范,怎样叫“对齐”。比如边要对齐,角要对齐,双手拿可以更稳,积木要轻轻放。
一开始他们可能做的不是特别完美,但只要重复去练习,宝贝们就能在操作中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到问题。这对于孩子们精细动作的发育、专注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如何做数学启蒙,记住三大“法宝”:配对、分类、排序。
(1)配对:
比如做颜色配对,爸爸妈妈可以选择2—3种颜色的乐高,依次排列。请宝宝找到颜色相同的乐高玩具进行一一对应。一边操作一边说:“红色的乐高找红色的乐高做朋友。”
(2)分类:
是把很多乐高放在一起,按照一个特征进行分类(颜色、形状、大小……)。比如颜色,分成红色和不是红色。
或者把2-3种颜色的乐高放在一个大筐里,根据不同的颜色提示,把乐高分到三种小筐里。章老师建议,分类可以和收纳整理结合起来做效果更佳。年纪小的宝贝,最开始学分类按照一个特征就可以了。
(3)排序
蓝绿蓝绿、一块正方形一块长方形一块正方形一块长方形(通常呈现2组),让小朋友接下去排。
想起我们家小朋友在差不多这个年纪,很爱看一个益智类的动画片叫《呜咪》,里面有很多类似的找规律题目,还蛮有意思的介绍给大家。
第三,语言沟通,用搭建的作品讲个故事
小朋友在搭玩具的时候通常都是有一个情境设定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用心倾听。所以,搭建完成之后的可以请小朋友来讲个故事。
比如围起来的是哪个小动物的家?里面可以养什么呢?小动物们会在圈舍里做什么?家长可以发问,再给与小朋友肯定。
在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是对语言能力很好的培养。
第四,简单的建构类游戏也有“套路”
除了垒高,乐高通常可以怎么玩?其实从很小的月龄就可以遵循一定的“套路”玩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类游戏。
(1)学习连接延长
爸爸妈妈和宝宝依次把乐高一块接一块连起来,一边玩一边引导宝贝说,连成了什么?变成了什么?
(2)学习围合加宽
尝试“围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用一层乐高怎么围起来。
(3)学习不同方式的垒高
垒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找到相同形状的乐高进行垒高;尝试怎样让两个本来不相连的乐高连起来并垒高?
比如常见的互锁结构,在两个乐高的连接处的上方加一个乐高。告诉小朋友,这样做不仅往上叠可以更稳固,还可以实现横向变长。
原来这些都可以做玩具!
就地取材很环保,小朋友玩的超入迷
我们围观了万家星城园区的小朋友,在上午的桌游时间。在众多玩具中,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DIY玩具,而且小朋友玩的很入迷。
很多玩具的玩法其实和我们刚才玩搭建类的“宗旨”是一样的,比如配对:
彩色夹子找朋友:
把相同颜色的夹子和色板配对,在用夹子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小肌肉群。如果要降低难度,夹子可以大一点——受力面大会更好按一点。
穿孔游戏:
办公室多余的文件夹,拿回家给小朋友玩穿孔游戏。从最开始只穿一次,到用更长的绳子往复穿,这是学穿鞋带的基础呀!
多余的快递盒、鞋盒,大人用剪刀戳几个孔,彩色冰棍棒可以攒也可以淘宝买。这个小朋友真的超有专注力的,一个人安静地把所有冰棍都插上了。
章老师建议,还可以按照“暗箱”的方式来玩。就比如,先把盒子盖上,小朋友从一个孔里往盒子里塞,她可能会好奇:“冰棍都去哪里了呢?”
最后打开盒子,发现竟然都在里面。对小朋友来说,发现这个惊喜是很有意思的。
简易七巧板:画好图样,让他们往上放积木。
不要小看这个游戏,我的确看到年纪比较小的宝贝会尝试竖着放,或者在同一个位置叠起来放。
找影子游戏:海报、单页、破了的绘本上可以把卡通图案剪下来。然后再用一色的卡纸剪一个一样的图形,同样是配对,比单纯的颜色配对要有难度。
触觉训练袋:找一个封口袋,里面放上不同大小和质地的玩具,然后加一点水。
在小朋友触摸的过程中可以问问她:摸到了什么?什么样的感觉?
搭建也不一定要用乐高哦!
比如家里有囤下来的奶粉罐,且恰好是不同阶段的,可以用来把搭建类的几个常用玩法试一遍。
垒高的过程中,加入数学的概念,4-3-2-1,且要提醒小朋友做到“对齐”。
颜色的分类和排序,如果罐子足够多的,同样也可以用来做规律性的pattern。
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可以随时加入的。
比如用鞋带把打了孔的树叶串起来,而这个时候它的模样和经典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是很像的,可以拿着这个小朋友自己亲手做的道具,跟她一起来讲绘本故事。
分享一些家里就可以自己做的益智类玩具
除了以上在初本教室里我们看到的游戏之外,章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几个可以在家旧物利用的益智类游戏。
既涵盖感知觉的启蒙,又有数学的认知,寓教于乐。
先来感官类的:
多材质感官板如果正好有湿巾包装袋上的盖子攒下来,就可以用来做这个“翻翻乐”的感官板。放上不同触感的物品,比如材质有:洗碗球、吸管、塑料袋、毛绒球、豆子、海绵、纽扣、气泡膜包装、毛根。
蛋壳里的声音用塑料小蛋壳(扭蛋壳)在每个蛋壳里藏了不同的材料:轻黏土揉球、豆子、弹珠等,其中有两个蛋壳里的材料是相同的。在安静的房间里,请孩子把小蛋壳放在耳朵旁边摇一摇,找出6个蛋壳中声音相同的两个。
沙箱或米箱把筐放在桌子上,将沙子倒入塑料筐中,加几个玩具,宝宝就可以在室内玩沙子了。
筛一筛、说说沙子里藏了什么?
沙子要洗干净,避免扬尘;也可以换成米,没有小孩不爱玩大米。可以在玩的区域垫一个布艺玩具垫,方便收拾。
大小肌肉练习类:
吸管蜡烛和黏土蛋糕用轻粘土做成蛋糕的形状,彩色吸管是生日蜡烛,让孩子把吸管一根根插在蛋糕上。
串珠,吸管的进阶玩法如图所示,让小朋友自己剪断吸管,再用绳子串起来。
数学启蒙类:
谁的盖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宝贝都有“盖盖子强迫症”,收集一些有盖子的空瓶子或空盒子,它们样式全都不同,盖盖的方式也不同。把它们放在托盘里,让宝宝给容器寻找匹配的盖子。
弹珠数数在垫子上摆放好1~5的数字牌,让孩子将相应数目的弹珠摆放在下面。弹珠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小珠子,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对数字有“量”的概念。
艺术创想类:
气球画气球里灌一点水,沾着颜料创作。
冰块水彩用冰格把加了彩色颜料的水冰冻起来,融化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晕染的美。
牙签建筑将轻粘土揉成球把牙签插在上面就可以造出稳定的建筑结构和宝宝们一起探索这些“点”和“线”能够在三维空间里呈现出怎样的立体几何造型。
“玩”也是小朋友相互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
我们在教室里看孩子们玩桌游的时候,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有些孩子会专注玩同一个玩具,不断重复;而有一些孩子则不停在不同的桌子之间逛,每一个玩具摆弄一下。
但他们相互之间是会潜移默化影响的。
最开始到处巡视的孩子,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一个玩具在专注的时候,他也会坐下来尝试认真玩一次。一直不肯换玩具的宝贝,抬头看了几次旁边桌好像也挺有意思,决定试一试。
他们相互之间也在不断学习。
有个小朋友在玩这个拼搭积木的时候,也想搭同学那个“锤子”,但上来就直接跟老师说:“我不会,你搭。”老师引导她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她盯了很久,自己开始拿零件。
我在教室后面正好观察到的一幕很有趣。章老师在教一个小男孩怎样在垒高时做对齐,这个小姑娘当时在隔壁桌玩其他玩具,但是忽然回头似乎挺感兴趣,就一直很好奇地在看。
后来大家收拾好玩具,结束桌游时间了。她一个人走到隔壁桌,做了一遍垒高。
对于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来说,没有什么比“认真玩”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了!
非常感谢章老师给我们分享的这些玩法,它们也是初本各个园区日常课程中的组成内容。
章老师告诉我们:“0-3岁的孩子主要通过看、摸、闻、听等感知动作认知世界,而不是灌输式的知识学习。”
当孩子能看到细微处的不同,他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当孩子能分辨多种声音的不同,他的音感得到了锻炼;当他能够正确地配对、分类、排序,他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在充分认知的前提下,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会越来越多。
在初本的托班里能看到很多促进感知觉发展的环境设计、教具设计和课程设计。初本11月还会开设思维早教课,面向12-30个月的亲子,课程涉及20余类余种教学游戏和教学材料,专注感知思维力的培养。
对于初本幼园托班及早教课程感兴趣的家长们,可以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