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有用支付宝的人都一定会知道“花呗”。就是一个可以提前消费后再结算金额的客户端。自从“花呗”流行以来,有多少职场人士的剁手方式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以前现金消费时期,想买的东西都会偷偷看一看自己的皮夹子里面的红色的纸够不够再来衡量和决定要不要买这个东西。如果余额出现危机,就会安慰自己说:“没事的,这个不买也没事,我就是看看而已。”
而“花呗”的出现,让实实在在的账单变成了数字。消费完了只会在客户端发一个数字提醒你消费了多少,往往大家都会看一看额度,还有很多,可以放心剁手。而且“花呗”还有一个额度提升功能,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额度提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在扩大自己的“消费资金池”。因为没有实际的“皮夹子提醒”,所以剁手的时候连危机意识都淡了。
这是“花呗”还没纳入征信之前的,很多上班族的消费状态。
职场消费观
职场的消费观,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上班族就会知道。不同阶层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消费观。但是最基本的观念是不会变的:就是自由地买自己喜欢或者想买的东西。而因为职场的关系,不同职场的工资额度不一样,所以消费水平也不一样。
工资低的,花钱就省,买什么东西都要琢磨着,而且贵的东西根本就不敢买,而且基本都是网购,要知道,某宝是个好购物平台,什么东西都有,而且比线下的确实要便宜一些,很多购物都是符合职场大众的。所以很多实体店就很难看到工薪阶层的身影。有也是闲逛。
工资高的,会在实体店买东西,因为实体店的货物毕竟真实看得见,质量有保障,最主要的还是可以自由自在地买一些东西,只要额度够,钱不是问题。真的是用钱买来快乐的一族。
后来支付宝推出的“花呗”业务,很好的平衡了工资低和工资高的消费界限。工资低的一族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先“借款消费”,而且消费的方式非常简单,直接输入付款密码之后就算交易成功了,不用再看自己的口袋跟“皮夹子”,也不是买之前数一数自己还剩下多少张币,也不用再买的时候颤抖地给店员,“花呗”都可以轻松地帮你治好这些“猫病”。
而工资高的本来就不怎么在意实际的纸币或者是虚拟的货币,所以用起“花呗”就更加得心应手,毕竟没有上征信,可以慢慢还,毕竟逾期也只会影响芝麻信用分而已,对自己的信用领域没有影响。
所以,有些比较不好的现象,就是导致有些上班族因为后来还不起花呗而逾期,越滚越多,直接就不还了,删掉了支付宝。反正只影响了芝麻信用分而已。
所以,“花呗”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了刺激的工薪阶层整体的消费水平,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但是另一方面却给这阶层的人员的信用大打折扣。
“花呗”上征信后的消费观
根据央行发布的官方消息,“花呗”即将在近期开始提升征信日程。纳入征信后的“花呗”,就不能再任性消费了,而是每次的消费都会被“征信”束缚着,最终还是正式走上了“借贷”这条路。如果还款逾期或者是没有能力偿还而做出一些“逃款”的举动的话,“经济身份证”就会被扣分,自己在社会上的信用记录就会被记上警告的标记。这对于后来消费观有所改变的职场人士来说,可能又要回到自己原始的消费观了。
本来已经变得比较购物自由的消费模式,现在因为“征信”的影子无形地卡在了用“花呗”支付的任何角落,所以对于工薪阶层特别是工资低的上班族来说,消费又变得“唯唯诺诺”了。
而比较有趣的是,对于工资高的职场人士来说,也有可能改变消费观。因为涉及到个人信用,那就跟信用卡消费是差不多,自己放着那么多张信用卡不用去用花呗,实在是浪费了当天申请信用卡的那股热情。还不如回归到现金跟信用卡消费的模式,照样是输密码就能消费的事。
正确的职场消费观念很重要
为什么针对消费观还要强调职场。因为消费的大多数都是职场人士,所以职场是有消费观存在的。而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消费观存在严重的不协调。既然;“花呗”上征信已成定局,那就利用这个契机来好好整理自己的消费观。比如:
1、按照工资水平来消费。没有那个肚量就不要吃泻药。意思说的就是在什么样的工资水平就消费什么样的程度。解决这个阶段必须解决的消费,过度消费就变成了浪费了。消费观念的“门当户对”还是挺重要的,毕竟不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如果要使用“花呗”,当然是不能再随心所欲了。适度“借款”,到期归还,不逾期,信用没毛病。但是如果是自己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还是尽量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花,毕竟“花呗”还是有费率的。
2、正确看待消费。既然是自己的消费,那就是用钱来换你自己想要的东西,给钱天经地义。不能过度贪婪和私利重。所以不要存在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消费就是花钱,把钱都花在刀刃上,才是正确的。
3、调节心理平衡。不是不提前借款就不好,这样更能让自己抑制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花呗”本意不是用来攀比,是在自己最需要钱的时候助力一下不求人。所以不要和有能力高消费的同事或者其他上班族去比,只要自己消费是值得的,可行的就好了。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去调节心理平衡,让自己健康消费,适度消费。
确实,“花呗”上征信这个事情很直接地影响了很多职场人士的消费观,但事情毕竟是有利有弊的,我们上班族能做的,就是朝着“好”的一面,去改变自己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