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冬奥会开幕式的中国哲学完整版视频+古典音乐歌单听哲学独家编辑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举行期间,#张艺谋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了#很快登上热搜。接下来,我们来盘点北京冬奥会上的创意亮点和中国元素。
01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惊艳创意
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中国人认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
张艺谋透露,他发现这个巧合时觉得很惊讶,还去问了负责冬奥会申办事宜的工作人员,是专门把开幕式选在立春这一天吗?
“他们告诉我,也不是专门选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让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去完成倒计时。”
有了立春这个巧合,张艺谋团队决定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入手,选择二十四节气,从24开始倒数。
“开幕式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
“我们把差不多的两年时间用在了创意上,讨论各种各样的东西。”总导演张艺谋说,倒计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到底该怎么做?
“我们天天都在想创意。”有一天,灵感悄然从纷乱的思绪里发芽,“我突然发现,2月4日正好是立春。”
张艺谋介绍,“我们都知道,倒计时通常就是数数字。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它要处理的都是数字到来的临近感。”一般来说,倒计时都会从60开始,比如年奥运会开幕式,也有些从30或10开始。
“既然是立春,我们能不能从中国文化的这个角度入手,选择二十四节气,从24开始倒数?这很独特嘛,全世界都会想,24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简单直接地告诉你,这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一种古老的关于岁月的算法,把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普及。”
这个创意让导演组非常兴奋,“开幕式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
02
鸟巢上空现中英文立春焰火
孩子吹散蒲公英,白色的种子飞向空中,天空出现“蒲公英”的焰火。空中打出中英文“立春”和“SPRING”,中英文焰火造型的同时出现是首次。
03
普通的中国人手手相传国旗
没有伟大的表演感,却有着接地气的人民性
传递国旗的人,包括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国家功勋人员、56个民族的代表。他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用手手相传的方式,表达人民和国旗之间情感和关系。
“国旗入场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环节,它允许举办国去多用一些心思。”总导演张艺谋说。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孩子簇拥着五星红旗走进鸟巢,“效果很好,这一次怎么办?我们决定从‘人民性’入手。”在张艺谋看来,场上的近位代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缩影,他们站成两排,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英模也在人群中,因为大家都是人民的一分子。“人民和国旗的近距离接触”这一行为本身没有“伟大的表演感”,却充满了极致的不可分割的深情,能直抵人心。
04
黄河之水天上来,奥运五环“破冰而出”
表现中国美学意境
一点水墨滴落,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从鸟巢“碗口”倾泻而下,铺满全场,一方水从中央升起,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立方”。
24道激光从高处投射而来,雕刻反转。冰球运动员挥杆击“球”,“冰立方”逐渐碎裂,巨大的冰雪五环从中露出真容,缓缓上升。紧接着,6个冰墩墩共同推开场地正后方的“中国门”……
张艺谋阐释了五环呈现环节中的奇思妙想:“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了中国美学的意趣和山水画的美感;24道激光代表24届冬奥会,雕刻“冰立方”有着雕刻历史、雕刻时光的深意,在此过程中,历届冬奥会被逐一回顾;6个冰墩墩则代表冬奥会的6个大项。“这个表演和年的感觉完全不同。”张艺谋说,“现场可能只有几个人,但它既有文化内涵,也有科技含量,充满了炫酷的现代科技感。”
05
构建一朵雪花,寓意“协和万邦”
所有的引导员高举各参赛国家(地区)名的雪花引导牌,通过舞蹈与地面光影的互动,让所有雪花聚合,共同构建成一朵大雪花。
05
主火炬点燃方式
“一叶知秋”,体现中国哲学意境
主火炬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亮相。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创新。
张艺谋:中国古老的哲学,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从来就是这样,一叶知秋,一滴水看太阳,从来就是以点代面,中国人讲的是意境,讲的是从一个最小、最细节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我觉得是很美的。其实是很浪漫的,一叶知秋,我们都熟知这句话,一片叶子会想象整个秋天的璀璨和金黄,很美,很有诗意。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你也可以看作这一次的主火炬的点燃方式是“一叶知秋”,一个小小的手持火炬,一个小小的火苗,但是你想到的是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全人类的一个熊熊燃烧的激情和浪漫。
冬奥会开幕式·完整视频
点击观看↓
本文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日报、澎湃新闻
冬奥会古典音乐歌单
来自
听古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时的背景音乐,选取的都是世界古典名曲,以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01
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罗西尼
罗西尼作为19世纪最著名的意大利喜歌剧作曲家,作有不少知名的歌剧序曲。《威廉退尔》虽不是他最有名的歌剧,但序曲却深入人心。序曲的四个段落分别描绘了大自然美景-暴风雨-田园风光-瑞士革命军的进攻,第四个片段“进行曲”就是大家在冬奥会上听到的片段。
02
《卡门》序曲
比才
身为法国作曲家的比才,用《卡门》中的音乐为爱乐者讲述了一个精彩的西班牙故事。无论是序曲开篇脍炙人口的旋律,还是“斗牛士之歌”中颇具西班牙风格的律动,都已跨越国界,传遍全球。
03
《威风堂堂进行曲》
埃尔加
埃尔加是英国音乐“复兴”的旗帜性人物,他的代表作除了献给新婚妻子的《爱的礼赞》外,还有这首“雄赳赳、气昂昂”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作品的中段旋律曾被爱德华七世用作《加冕颂歌》,英国作家豪斯曼还为此写了抒情诗《希望和光荣的国土》,被誉为英国的“第二国歌”。
04
《胡桃夹子》组曲之《芦笛舞曲》、《进行曲》
柴可夫斯基
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胡桃夹子》可以说是最有童趣、最有亲和力的一部,其中许多分曲都深受爱乐者的喜爱。在冬奥会开幕式的所有分曲中,只有这部《胡桃夹子》特别选择了《芦笛舞曲》与《进行曲》两个片段,足见老柴这位作曲家在中国以及世界爱乐者心目中受到喜爱的程度。
05
《天鹅湖》组曲之《四小天鹅》舞曲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是较早传入中国的芭蕾舞剧之一,其中的名段《四小天鹅》也受到了许多爱乐者的喜爱。
06
《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吉格舞曲”
巴赫
巴赫笔下创作有不少知名的古组曲——即用多个颇具特色的舞曲连缀而成的器乐组曲。这首《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中的《吉格舞曲》有着气宇轩昂的气势,在铜管乐器的主导下营造出满满的仪式感。
07
《阿依达》“凯旋进行曲”
威尔第
威尔第的歌剧,常常选用具有史诗色彩、神话传说意涵的故事作为蓝本,既能发挥无穷想象,也能为作品赋予威氏特有的庄重与肃穆感。歌剧《阿依达》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古埃及的故事,其中“大场面”的BGM——“凯旋进行曲”便籍此成为了歌剧的代名词。
08
春之声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
过年了,怎么可以缺的了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呢?
09
土耳其进行曲
贝多芬
不要以为《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的专属,贝多芬其实也创作过一首。虽然“稍显低调”,但也是古典曲库中压箱底的作品。
10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
贝多芬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的起始,就以四个音强有力“命运动机”,为作品定下了基调。这个动机在第四乐章中同样也发挥了作用,成为其明亮、辉煌色彩的力量之源。
书杰名曲精讲: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丨穿过黑暗迎向光明
11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贝多芬
贝多芬最伟大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表现出人类团结友爱的思想。
书杰名曲精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丨艺术拯救世界的乌托邦理想(上)
12
歌剧《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序曲
格林卡
格林卡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的这部名字很长的歌剧你未必完整听过,但其中的序曲却是颇具影响力。
13
歌剧《茶花女》饮酒歌
威尔第
威尔第的《饮酒歌》常常以男高音女高音二重唱的姿态出现,本届冬奥会上则是以交响乐团演奏的版本呈现。代表冬奥会是一个“世界都一起饮酒共同庆祝的节日”。
14
《匈牙利舞曲》五号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以醇厚、内敛著称,而《匈牙利舞曲》的系列可能是他最“接地气”的作品。其中取材于匈牙利民歌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成为了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15
《溜冰圆舞曲》
瓦尔德特菲尔
刚刚在春晚舞台上呈现的《溜冰圆舞曲》,本次又在冬奥会舞台上闪亮登场。说起世界上最能代表冬天的、轻松写意的音乐,非瓦尔德退费尔的这首《溜冰圆舞曲》莫属。
16
《轻骑兵序曲》
弗朗茨·冯·苏佩
在19世纪的歌剧作曲家中,苏佩的名字虽不像罗西尼、奥芬巴赫那样瞩目,但他依然创作出了不少著名的轻歌剧。尤其是诸如歌剧《轻骑兵》《诗人与农夫》的序曲,影响力更是超越了歌剧本身,常在音乐会上单独进行演出。
17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第1乐章)
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共有12个乐章,其中“春”“夏”“秋”“冬”各有3个乐章。每个季节还有一首十四行诗作为蓝本,是最早的有“标题音乐”思维的作品之一。
18
歌唱祖国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代表团,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入场。在听到这首旋律时,现场的观众全都起立致敬。歌曲创作于年9月,词曲作者王莘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便在旅途的列车上一气呵成。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中国哲学+古典音乐
完美融合
让我们一起
继续为冬奥健儿们加油
以上由
听哲学听古典独家整理,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