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

01

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多渠道收集喜欢的诗歌并摘抄,通过阶段性交流,进一步丰富现代诗收集的渠道和类型,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2.结合本单元学习,尝试通过续写、仿写等方式写一写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

3.能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与同学合作编小诗集。

4.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能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02

教学过程

活动安排

活动一:摘抄诗歌

活动目标

1.产生积累诗歌的兴趣,能多渠道收集喜欢的诗歌并摘抄。

2.了解摘抄诗歌的格式,完成每天的摘抄任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激趣导入

出示一些诗集封面,明确活动任务:把喜欢的诗摘抄下来,尝试做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

设计意图:

提供范例时,首先要在诗歌内容上多动脑筋,精心选取选材多样、内容有趣、形式活泼的诗作激起学生收集、摘抄现代诗的浓厚兴趣。

二、出示范例,方法提示

1.出示教师的诗歌摘抄本,一页页展示给学生看,并相机作如下提示:

(1)摘抄内容提示。

①收集路径: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

②选编原则:自己喜欢的。

③范围尽量广一些,类型、作家丰富一些。

(2)摘抄方法提示:

①摘抄诗歌时要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②可以用活页本做摘抄本,以便随时在其中增删内容。

三、实际操练,布置作业

1.实际操练,感性体验: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卡纸,按要求摘抄《短诗三首》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短诗。

(2)学生摘抄作品全班展示,按以下内容对同学的摘抄进行评价,满分为五颗星:

*格式正确。★★★★*字迹工整、美观。★★★★★

2.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行动:连续一周,每天摘录几首自己喜爱的诗歌。

分享:把自己摘抄的诗和家人、同学分享、朗读。

打卡:每天在班级群打卡,同学间互相督促。

预告:一周后班级将进行摘抄展览。

活动二:阶段交流

活动目标

通过诗歌摘抄本的阶段性交流,进一步丰富现代诗收集的渠道和类型,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分享

1.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四篇课文:《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这些现代诗,或展现了画面,或饱含着情感,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许多同学收集并摘抄了自己喜欢的诗歌,和我们分享最打动你的一首现代诗吧。

2.组织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分享自己摘抄的诗歌,并说一说自己喜欢这首诗的理由。

设计意图:

交流分享中,要真实呈现学生的摘抄本,主要分享方式是朗读,重点帮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丰富收集现代诗的渠道和摘抄的类型。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交流《白桦》课后练习的“选做”内容,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保证后续编写小诗集的素材累积。

二、学生朗读,展示成果

1.学生上台呈现并朗读摘抄的诗歌。教师相机点评,重点            捉迷藏(圣野)

按按钮([美]谢尔·希尔弗斯坦)猫([英]艾莉娜·法琼)

春天(谢武彰)明天要远足(方素珍)

糖果([日]金子美玲)花朵开放的声音(金波)

按作者分:中国的、外国的;

按内容分:写动物的、写植物的、写人物的;

按读后感受分:读了觉得开心的、读了觉得悲伤的、读了获得启发的;

……

教师小结:同样的诗歌,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三、学生交流,分类整理

1.出示诗歌分类导图,布置任务:想一想,如果要合作编一本小诗集,如何给自己收集的诗歌分类。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还可以按诗人的国籍分类、按诗歌类型(叙事、抒情)分类、按自己读后感受分……

3.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小组合作要求。

确定分类:小组讨论并确定诗集的分类。

整理标示:根据分类整理摘抄的诗歌,选出要收录进诗集的。

4.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完善诗集。

(1)提问:小诗集的内容除了我们前期摘抄的诗歌和自己写的诗之外,还可以有什么?

预设1:所摘抄诗歌的作者简介。

预设2: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

预设3:自己写的诗背后的故事。

(2)提问:有了内容,编一本小诗集,我们还需要考虑些什么?

预设1:诗集的名字。教师可以随机组织学生交流一下知道哪些诗集的名字,然后小组内商量一下合作编写的诗集名字,如果一时商量不好,可以课后接着讨论。

预设2:封面设计。教师点拨:封面的画面和用色等要与诗集的名字相匹配。

预设3:要有目录。

预设4:有些内容旁边可以配上插图。

(3)提问:我们知道了可以编什么内容,知道了如何设计版式,关于合作编小诗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呢?

预设1:是否可以用电脑制作?(可以)

预设2:最后如何装订?(组织学生讨论:可以用订书机装订,还可以用夹子固定。)

5.出示小组分工表,组织各小组讨论填写,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讨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欣赏并评价同学的诗集。

活动过程

一、回顾活动,导入新课

1.组织各小组依次上台汇报合作编小诗集的任务分工,在此过程中有没有突发问题,如何解决的。

可以让各小组先交流一下,选定汇报人,然后班级交流。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小结,告知学生今天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各小组编写的小诗集。

二、代表汇报,展示成果

1.组织各小组讨论如何介绍本组编写小诗集的名字、收录的内容、最大的特色或者亮点,选定一名发言人(刚刚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的人不再发言)。

2.组织各小组发言人依次上台汇报,然后将本组的小诗集放置在教师指定的展示区域。

3.组织各小组到展示区域翻阅大家编写的小诗集。为了确保活动的有序,教师可以提前给各小组编号,然后让各组按照序号顺序,翻阅其他组编写的小诗集。

三、评价各组成果

1.教师宣布有关奖项:“最佳编排奖”“最佳作品奖”“最佳诗集名”“最佳封面奖”“最佳插图奖”“最佳装帧奖”等。

2.给每一小组下发若干即时贴,告知评价规则:小组共同讨论如何投票,不能给自己小组的诗集投票,每一个奖项最多可以给三个小组投票,在即时贴上写上所投小组的编号,贴到相应的奖项下方。

3.各小组讨论并投票。

4.统计投票结果并宣布获奖名单。

5.请获奖小组选派代表(最好为此项分工的承担者或者贡献最多者)简单发表获奖感言。

活动五: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

2.能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活动准备

可以利用0.5课时进行集中指导,然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讨论、推进。

1.活动组织方面的准备。

(1)组织各小组讨论表演的篇目、形式及表演者。

①朗诵篇目选择,可以是本单元学习的诗歌,可以是摘抄的诗歌,也可以是同学自己创作的诗歌;

②朗诵形式选择,可以是个人朗诵,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朗诵,可以配上适当的音乐、PPT;

③朗诵表演者的选择,可以自我推荐,可以组员投票产生,也可以邀请其他小组成员。

(2)全班交流入选节目,讨论导演组、主持人、场地布置等工作安排。分头准备,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

2.节目表演者的准备。

(1)根据各组商定的朗诵形式进行彩排,做好音乐、PPT等方面的准备。

(2)练习朗诵时,注意书中“小贴士”的要求: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3)彩排过程中可以请教有表演经验的人或者老师。

活动过程

一、组织,实施

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

二、教师点评,组织评选

1.教师点评。

(1)点评要点:朗读篇目选择;朗诵形式选择;朗诵要求体现。

(2)以本单元学习的诗歌《绿》为例:

①朗诵第二节时,是否能用不同的语速、语调体现绿色之多;

②朗诵第三、第四节时,是否能体现相同句式的语气变化;

③朗诵最后一节时,是否能用合适的语速和语调体现出勃勃生机;

④朗诵整首诗,是否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⑤朗诵到诗歌中的一些动词时,如“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是否能够加上合适的手势,让表演更具感染力;

⑥朗诵时,表情和体态是否自然大方。

2.设立相关奖项,并组织评选。

如“最佳表演奖”“优秀表演奖”“最佳配乐奖”“最佳合作奖”“突出贡献奖”等。

3.师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进行总结。

(1)教师角度:可以从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资料收集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等角度总结;

(2)学生角度:可以从自己的学习收获、克服困难的过程、与同学合作的感受等角度总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