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班额大
让教室管理陷入困局
每当我们介绍一些国内外新鲜的教学方法时,总有老师抱怨道:“国情不同,这些在我们这里没办法实现。”“孩子太多了,老师顾不过来。”特别是在玩具整理、活动过渡、排队等环节,容易造成混乱嘈杂,更加令老师头疼,不能放心地尝试个别化、小组化的活动。
其实在国内班额大的情况下,老师需要学会引导孩子去做教室管理,孩子们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老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大家把生活变得更好。
教室管理的方法之一是给孩子设置岗位,值日生是最常见的角色。例如在郑州市艾瑞德国际幼儿园,“水池管理员”就是由值日生衍生、细化而来的。
入秋冬季,孩子们的衣物明显增厚,一些小朋友总会忽略将袖子卷起来,从而打湿袖子;还会有孩子调皮地往洗手池的镜子上泼水,欣赏自己的“杰作”;洗手不排队的情况也慢慢增多起来,引来其他孩子的投诉......就这样,班级中诞生了“水池管理员”的岗位,由踊跃报名的小朋友担任。
设置岗位可以调动儿童的内驱力。带班老师苗晓洁认为,“需要”在幼儿时期真的太重要了,“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活动的动力。需要越强烈,由此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
那么如何将这样一个个独立的角色和活动融入一日活动流程中呢?小马君曾分享过美国幼儿园老师的做法。
美国的幼儿园师幼比和中国类似,在1:10左右,老师们同样需要想办法减轻教室管理的压力。下面这张图就展示了如何通过可视化的环境和规则,让孩子融入一日生活的教室管理。
首先,文字+图画的可视化表达让孩子一目了然地明白一日活动的内容和顺序。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旁边还有一个小夹子,这个定位的夹子就是告诉孩子,现在在一天当中的哪个时间段,应该干什么。孩子读图就知道这个时间段应该干什么,如果忘记了,只要让他们回来看一下这一天的时间表,自然就明白了,不需要老师反复的叮嘱和催促。
让孩子回顾好一天的日常之后,会有工作布置,让孩子们照顾他人和环境。比如有人专门负责5分钟提醒,有人负责垃圾分类,有人负责浇花,也可以由孩子来定。这些工作会直接贴在墙上,那老师怎么选择人选呢?是只有小组长和“第一名”就能当吗?不!随机选择!
老师在冰糕棍上写上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把没有来上学的孩子的名字取出来,然后放在一个桶里,就像算命抽签那样,摇到掉出来一根,就决定了人选。这个过程孩子会特别紧张和兴奋。当孩子的名字签被摇出来了之后,可以选择自己干什么。
小马君认为,老师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选人,让孩子看到了公平;孩子选工作完全自主,也做到了公平。
类似的方法还有许多,除了上述的设置岗位,环境和规则的可视化,还有情绪、声音的可视化,以及化整为零、授权孩子、限制市场、把问题行为变成学习机会等“教室管理的黄金原则”。这些方法都蕴藏着教师的创造力和智慧,能够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小马君也将在一节线上课中详细地分享这些实操方法。小马君(马喆超)是日敦社幼师学园的常驻讲师、Kids‘R’Kids中国总部集团教学总监、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硕士,他也被粉丝们称为有着超前理念+实践经验的“干货君”,希望能在此次分享中帮助老师破解大班额教室管理的难题,给老师减轻压力,让孩子获得自主!
02/
如何让孩子成为教室管理的主人?
/课程大纲
03/
报名小贴士
/学习时间
年4月22日(周五)20:00—21:30(线上课程,支持回看)
/课程价格
49元/人;30人以上团购35元/人
/报名方式
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