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火锅回来了,菜场、饭馆营业了,书店、图书馆开门了……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婺城开始恢复正常经济秩序。越来越多的居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轨迹。那个熟悉的婺城,回来了。
菜市场:吆喝声渐次响起
菜市场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所,随着疫情形势的进一步可控,婺城区各大菜市场逐渐恢复了专属于它们的模样。
“草莓,本地草莓!”“新到的香椿,好吃不贵!”在四牌楼菜场,小布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挑选各类时令蔬菜。菜摊上供应齐全,各类品种应有尽有。摊主张阿姨介绍,为保障居民需求,大年初三开始菜场就开门营业,营业时间为每日早上七点至下午三点,如今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营业时间也恢复至下午五点半。“往年春节期间,菜的价格会小幅上涨,今年因疫情缘故,前段时间有些蔬菜运输不太方便。现在蔬菜供应渠道基本恢复,菜价与之前差不多。”张阿姨说。
在旌孝街菜场,前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顾客们都佩戴了口罩,并自觉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我刚买了猪肉,30元一斤,是三层肉。再准备买点春笋,孙子想吃油焖笋了,刚问了一家8元一斤,我再去其他摊位看看。”拎着满满菜篮子的李爷爷笑呵呵地说,前段时间,他一周出门买一次菜,买的基本是白菜、萝卜这些容易储存的,现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蔬菜种类又多,他来菜场的次数也增加了。
“草莓多少一斤啊?”“十二元。”两名女士来到王阿姨的摊位前挑选起了草莓,王阿姨是江东镇人,她在旌孝街菜场卖自家种植的草莓等农产品已经有七年时间。由于疫情影响,王阿姨的收入有所损失,不过她积极地表示:“现在特殊时期,等疫情结束,一切就都好了。”
商圈:重拾逛街的乐趣
手里一杯奶茶、试衣镜前的那一抹靓丽身影、动感熟悉的背景音乐、烤肠的扑鼻香气……阔别了两个月的逛商场的感觉又回来了。
在西市街商圈,进入商场需要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核验健康码,商场门口也摆放着提醒标识。市民都自觉排队,逐一亮码并测量体温后,有序入场。
据了解,西市街商圈于2月17日正式复工,至今已过去一个半月时间,商圈范围内的第一百货、永盛购物、银泰都已开门营业。在第一百货,一块超大型的电子屏幕正播放着疫情防控公益宣传片,提醒市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商场内购物氛围与平时并无两样,逛商场的市民近期也逐渐增多。
商圈内,书店、彩妆、餐饮等各类店铺顾客都有所增加。在西市街商圈内的一家奶茶店,店员戴着口罩正忙碌地制作奶茶。有顾客现场点单购买了一杯奶茶,在店员提示下,使用小程序挑选商品,下单后在周边转转,等到小程序发出提示后再取餐,不必站在店门口扎堆等待。
日前,婺城区开展了“情满婺城·美好生活”消费促进月活动,通过出台促消费政策、实施旅游恢复措施、打通农产品销售通道、开展线上线下展销活动等四项促消费举措,以及强化防疫安全措施、整合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等两项保障措施,来推进消费、拉动商贸文旅行业全面复苏。
餐饮店:防护中开门迎客
经过测温、消毒、出示健康码、登记信息等程序,住在凤凰家园的刘先生一家终于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满足了推迟数月的“口腹之欲”。
如今,随着堂食的有序放开,婺城区各大餐馆食肆都开始开门迎客。大多数餐馆在堂食时都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消毒测温是所有餐馆的“标配”。此外,不少餐馆的服务员戴着口罩,拿着额温枪站在门口的桌台前,为每一位入内的顾客测量体温、登记信息。
与此同时,餐厅的店内环境也有所变化。盛武肥牛江北店经理方林介绍,原先店内一张桌子可以坐四个人,如今每桌都撤掉了两张椅子,一桌只允许二人错位同时就餐,并且餐桌之间需保持一米。
在伟达雷迪森广场酒店,餐厅入口特别提供用于放置暂时脱下的口罩的一次性密封袋和免洗手消毒凝胶,并在买单区域划出数条间隔一米的黄线,保持人员间的安全距离。
原来,堂食开放后,酒店的自助早餐提倡分餐制,并且由原先的“一菜一夹”转为“一人一夹”,顾客取完早餐后,酒店统一将夹子回收,进行清洗、消毒。并且现在的每一道菜汤上,他们都会放置公筷公勺。此外,为了减少餐具交叉感染的可能,酒店在每个包厢都放置了一个小型消毒柜,当客人入座后,才会从消毒柜中取出相应人数的餐具。
纵使疫情已逐渐平稳,但是不少餐饮行业从业者经由此“疫”,开始思索转型的可能性。“这次疫情之后,我们餐厅会考虑将业务转为以外卖为主。”师大人家江北店经理方文艺说道。由于疫情影响,师大人家在店内开辟了一个无接触配送的“外卖专区”,店员接到订单后将餐品打包放到外卖专区的保温箱中,到店的骑手直接从保温箱里取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