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保健常识
预防优于治疗。免疫力和疫苗是保护孩子身体健康的两大屏障。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免疫力的相关知识、怎样补充益生菌、怎样正确使用抗生素,以及与疫苗有关的知识。
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它的作用并非让人不得病,而是在人得病后迅速通过自身能力控制病情,并尽快康复。按照获得方式的不同,免疫力可分成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先天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在人类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屏障和体内屏障发挥作用。
其中,皮肤黏膜屏障是人体阻挡和抗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按照保护人体的方式不同,这道屏障又可以分为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其中,物理屏障是皮肤黏膜本身;
化学屏障,即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能够抵抗病原体感染,比如皮脂呈弱酸性,可以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的细面:微生物屏障,也就是那些集聚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益生菌,能够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分泌杀菌、抑菌物质,抵抗病原体感染。
体内屏障是指病原体进人血液惩环后,人体内的软脑膜、胶质膜等组织和子宫内膜可以作为第二道屏障,软脑膜等组织可以阻止病原体进入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而子宫内膜则可以防止病原体等进入胎儿体内。
获得性免疫是通过外界刺激形成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感染病菌刺激,也就是生病刺激免疫系统获得免疫力。病菌进入人体后会找到适合侵入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开始工作,一方面阻止病菌,同时刺激免疫细胞,使其进一步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其中,记忆细胞会记住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过程,而效应细胞则会产生细胞因子和抗体,它们会协同吞噬细胞一起杀灭病菌。这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一般需要3天才能完成。当人体已有针对这种病菌的抗体后,下次同种病菌再侵入,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工作,控制病菌在人体内滋生泛滥。
第二个是预防接种。通过接种疫苗模拟生病的过程,训练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让人体获得抵抗力,免受疾病的困扰。
肠道菌群与免疫力
微生物是保护人体的屏障之一,最重要的微生物屏障是肠道菌群,它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大脑”,由万亿个(~种)细菌组成。这一数量与人体细胞的数量相比,比例约为:1。
那么,肠道菌群是如何保护人体的呢?简单来讲,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进入肠道后,会停留在肠道中附着在肠黏膜上,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免疫球蛋白A是一种抗体,会和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或者致敏原相结合,阻止它们黏附到细胞表面,增强肠道免疫屏障的功能。
此外,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使其分裂增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就是“对人体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
益生菌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最早获得益生菌的途径,是妈妈的自然分娩。孩子出生时经过产道,会接触其中的细菌,这些细菌进入孩子的胃肠道,作为益生菌,为他建立起特有的健康屏障。
第二个途径是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妈妈皮肤上的需氧菌和乳腺管中的厌氧菌,随着乳汁一起进入孩子的肠道,作为有益细菌定植下来,并继续发展,形成肠道菌群。
要想维持孩子肠道菌群的平衡,日常生活中不要频繁使用消毒剂,也不要滥用抗生素。另外,益生菌的生长需要纤维素作为食物、为了保证给益生菌供给充分的营养,妈妈应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特有的低聚糖就是一种纤维素。
不要随便使用消毒剂
不要用消毒湿巾给孩子擦手、擦拭嘴角的食物残渣,也不要用有消毒成分的清洁剂洗衣液清洗孩子的玩具或衣服等,以免危害他的健康。
人体是在与病菌不断的斗争过程中增强抵抗力的,因此细菌侵入会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完善成熟。肠道中有~种细菌,每种细菌数量之多简直超乎想象,正是如此多的肠道菌群持续刺激人体,才将免疫系统调节到最佳状态。可以说,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要想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就要注意保护肠道健康,避免破坏肠道菌群。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刻意营造无菌环境,只需保证清洁即可。清洁指的是单位环境中有一定数量的病菌,但其浓度不足以致病;无菌却指的是没有细菌。生活环境不是越干净越好,更不是无菌最好。人体内如果没有细菌,代谢功能会受到影响,免疫功能也会大大减弱。
频繁使用各类消毒用品,如酒精、消毒湿巾等,就是在制造无菌的环境;如果清洗不彻底,消毒成分可能会残留在孩子的手上吃进肚里,杀死肠道内的部分细菌,破坏正常的菌群,继而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出现腹痛、腹泻等肠道疾病,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过敏等症状。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追求清洁而非无菌,要杜绝滥用消毒剂。
怎样给孩子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对提高孩子免疫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家长不要将益生菌当作万能药、只有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才有必要使用。
腹泻;研究发现,腹泻时服用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不过,益生菌的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千万不要将益生菌当作止泻药物。
便秘:便秘时服用益生菌比较有效,但前提是必须和纤维素同时服用。
肠绞痛:部分益生菌能缓解母乳喂养出现的肠绞痛,调节孩子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有效抑制产气菌的生长,减轻肠胀气。
过敏:临床实践表明,益生菌可以缓解过敏症状。但是,缓解过敏症状,最重要的是回避过敏原。
乳糖不耐受:大数据调查显示,孩子乳糖不耐受,服用益生菌有一定的作用。不过,选择益生菌时,要尽量选成分单一的,以免配料中的某些成分,尤其是牛奶成分,加重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选择的益生菌制剂,需同时满足三个要求:有效、持久、安全。有效:益生菌制剂是活菌,并且数量足够,才能保证发挥效用。持久:服用一段时间后,检测孩子的肠道菌群,益生菌应是肠道中存留的主要细菌。安全:选择成分单一的益生菌制剂,以免孩子对其中添加的某些物质过敏。
喂孩子服益生菌制剂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益生菌的作用。
第一,冲好的益生菌应尽快服用。益生菌是厌氧菌,未遇水时处于休眠状态,遇水恢复活性,遇到空气很快就会失去活性。因此服用时,一定要随冲随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要注意,切勿给孩子吃半包后,将剩下的用夹子夹上保存,这种方式无法达到真空的环境要求,再服用时对孩子没有效果。
第二,保证每次服用足够的益生菌。每次以服用50亿~亿个益生菌为宜。因为孩子体内还没有建立良好的菌群,所以孩子越小,需要的益生菌也就越多。另外,服用时必然有所消耗,比如冲水时空气对益生菌的消耗,或者胃酸和胆汁对益生菌的消耗等。如果服用的量太少,进入肠道发挥作用的益生菌所剩无几,就起不到作用。
第三,冲益生菌时,水温不宜过高,应控制在40℃以下。益生菌是活菌,且要保证它在人体内存活。如果冲泡时水温过高,很容易将它杀灭失活,无法发挥作用。
第四,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思密达一起服用。抗生素既会杀死致病菌,也会杀死益生菌,影响益生菌的效果。思密达是一种吸附剂,会将肠道内的细菌、病毒等统统吸附走。孩子腹泻时同时服用益生菌和思密达,也会影响益生菌的效果。所以服用益生菌后,应至少间隔2个小时再服用抗生素、思密达等药物。
破坏免疫力的杀手:抗生素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在不断与细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抗生素可谓是破坏免疫力的杀手,过早或过度使用,会影响孩子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削弱免疫功能。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遇到病菌侵袭时,体内的吞噬细胞就会迅速将病菌包围、吞噬。一旦吞噬细胞开始吞噬病菌,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工作了。如果这是某种病菌的第一次入侵,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就会记住这种病菌的特点,然后由效应细胞产生抗体或者淋巴因子将其消灭,当它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启动进行抵抗。
免疫系统从启动到结束工作一般需要3~5天的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期限,病情没有好转或反而加重,说明免疫系统无法自行抵抗,可能需要借助抗生素等外力的帮助。
抗生素是从生物培养或化学合成的,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一类物质。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对病毒导致的疾病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只有确诊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才需要使用抗生素,盲目使用不仅于康复无益,还可能破坏免疫力。
即便疾病由细菌引起,如果一出现症状马上使用抗生素,本该由细菌激发的一系列人体自身免疫过程没有机会出现,下次细菌再入侵时,免疫系统仍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如果再次立即使用抗生素,如此往复,免疫系统始终无法得到锻炼,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甚至引起一些较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此可见,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慎重,即便确认疾病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也要严格遵照医嘱。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能帮助人体对抗细菌的外力,但若使用不当,非但不能帮助治愈疾病,还可能影响健康,因此应正确使用抗生素。
经医生诊断,病症确实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而且严重到必须使用抗生素,家长需遵医嘱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使用抗生素时必须用满疗程,切勿见好就收,而且不能中途换药。
这是因为,每种药物进入身体被吸收到血液中都有一定的浓度,即血药浓度,只有这个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时,病情才会有所好转。没有服药时,体内的血药浓度为零;第一次服药后,血药浓度就会上升,但不一定会升到有效浓度;
继续服用药物,血药浓度就会再次上升;如此持续,直到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水平,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如果未按疗程使用抗生素,病情有好转就擅自停药,血药浓度可能未达到有效水平即下降,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不愈。
持续服用同一种抗生素,能够使血药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有效水平,消灭体内致病细菌。如果中途换药,因为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能对抗的细菌种类)有所差别,新使用的药物需要重新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才能发挥作用。很多家长认为某种药物没有效果,很可能是因为这种药物还没有达到有效浓度水平。
由此可见,家长应严格遵照医嘱,正确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既不能擅自停药,也不能自行中途换药,否则既会拉长病程,还可能会产生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威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