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是印章的简称,又叫图章。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章子,从记工分、核算、分口粮到跟信用社打交道,以及收发电报书信都要盖章子。
多年后琢磨,那时候人们文化程度比较低,绝大部分当家主事的甚至是文盲,不会签名画押才普遍使用印章的。而且,这也是延续了历朝历代官场印信方式,所谓“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
生产队分东西时,队干部跟前摆着一张桌子,社员家里的代表拿着章子来排队。所以,桌子上就会有一串长短、大小、颜色各异的章子,排队的人该干啥干啥去,轮到时会有人按照章子呼点人。
拿着章子排队,也是涨见识的过程。大多数是木质,少数石头的,还有硬塑料、角质的,形状有方也有扁。那时候还小,不知道什么楷体宋体,却知道都是这类字体。在外头工作过的人家章子就很高级,石头材料,章子上有画,还配有印章盒子。
当然,没有在外头工作过的爷爷,章子也很高级,盒子更漂亮,黑色,光滑,亮晶晶的,盖子能抽动,里头分成一长一短两截,长的放章子,短的装着红色印泥。我们家人口多,爷爷是当家的。好像,还没有上学之前,就知道了他的大名咋写,应该是通过章子知道的。
街上有刻章子的,桌子上放置一个玻璃框,外侧摆放着章子,一边是章子料,一边是刻好的章子。他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眼前摆着一个夹子,夹着正在刻制的那枚章子,不时地抬起眼皮看看街面,或看看围观的人,而眼镜几乎不动。刻一枚木质章子,价格是两毛钱。
再去,喜欢看着他干活,左手扶夹子,右手握刻刀,快速剜挑章面。那把刻刀很漂亮,长柄刀把,刀刃锋利,刻字如削泥。转悠到合作社,发现柜台里的刻刀跟他的差不多。旁边是章子料,有木头的,硬塑料的,还有石头的。看那个价格,想都不敢想。尽管记不得当初的具体数字,却忘不了那种胆怯与尴尬,对身上一分钱都没有的我来说,用后来知道的天文数字这个词汇形容也不为过。
有一天,竟然发现邻居的叔叔也在刻章子。只见他坐在檐坎上,左手攥着一枚章子,右手拿着一个尖刀,正儿八经地刻着。询问了才知道,他的反体字是先写在纸上,然后在背面照笔画描好,贴上去再刻。在街上就没有看到这一招,所以很是惊奇。再看他的刻刀,不是合作社卖的那种,刀柄很宽,刀刃是三角形。一再打问,原来是用旧钢锯条磨制的。
随即就想试试,开始找钢锯条,搜集章子料。小舅是铁匠,爷爷带的徒弟,就找他要,说要做刻刀。他还真找来一截子,当场就把钢锯条压在桌腿下折断,折出了一个三角形,让我在磨刀石上磨。磨出刀刃后,划拉东西感觉很带劲。然后就是找章料,之前听人说过,枇杷木和梨木还有枣木都行,木质坚硬而密实。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搞到章子料?还梦到过,包括爷爷、老师甚至伟人在内,给我送过许多高级章料。
事实上,这类木料即使能弄到手,也没能耐分解成规规整整的章子料。先找到了几块废弃的章子,在砖头和磨刀石上磨平,写上自己的名字开始刻。那些天如同着了魔,无论上学放学的路上,还是课间休息,都在鼓捣章子。那天吃完饭,坐在村庙前刻章子时,年轻时做过生意的堂爷爷凑过来看了一眼,先斥责并提醒这么做很容易伤到手,然后给说刻之前把章料放在醋里泡一晚上,尤其是石料更要先用醋泡了再刻。以往不是很喜欢跟他说话,但这番教导让人倍感亲切。
没想到,手艺还没有练出来,名声已经很大了,有人开始跟我预约章子。原来,有的人家稍不留神就把章子丢了,到街上刻章子需要时间,而且还得两毛钱。我不收钱,只要他们拿来旧章子,很快就可以磨平刻好了。慢慢地,有人硬给塞钱了,有一毛的,有一毛五的,说街上还要两毛呢。实在推不掉的就先收下来,打算攒点钱买刻刀,然后买夹子。才攒了不到一块钱,就被大哥拿去买了鞭炮,而且因为这个事情跟人闹别扭挨了父亲的打,刻章挣钱的事情被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读五年级时,堂姨夫当班主任,写一手好字,还会画画,之前也给我们上过美术课。教室里办墙报时,都会用彩纸剪花来装饰。那天正在贴墙报边,老师说你不是会刻章子嘛,干脆刻一个模子,拓印出来多省事。于是,就雕刻了一个模子来。使用效果很不错,别的老师和班级还来参观过。只是,有一次上自习,竟然被老师不点名批评,说有的人给班级做了点贡献骄傲自满,也不把东西交给班集体。当时就懵了,确实没有上交,既没有交给班长,也没有交给老师,但谁也没有跟我要过呀。下课后,把模子送过去,他收下后也没说啥。自此,跟他的话也少多了。没多久小学毕业,去隔壁的中学读书。而且,再也没有摸过刻刀。
多年后,需要用私人印章,就写了个条子派人去街上找人刻。他们回来说,刻章子的看着条子说,你们领导也会刻章子。我笑而未答,但发现那枚章子刻得蛮好。那年游荡至西湖边参观西泠印社时,被汉三老石室的“三老碑”和吴昌硕的故事所震撼,想起了少年时代迷恋刻章子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世人皆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却因家境贫困,材料不继,加之别的因素乃至学业日紧,硬是让这个兴趣给夭折了。后来的岁月里,只要看到摩崖石刻和金石书画,这段往事便会浮现于脑际。当然,早没遗憾之说,只是觉得刻了几枚章子,连雕刻艺术的皮毛都没有摸到,咋会念念不忘呢?莫非,这也属于传说中的没有得到的东西才是最珍贵最迷恋的?
[随笔]拾地软
那双蘸过猪血的新鞋子
[游记]千古绝唱滕王阁
[游记]阆中有座滕王阁
[游记]阆州城南天下稀
黄河拐弯处的远古石林
别具一格的牛肉小饭
走进博物馆,在历史文化气息里认知甘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