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济南迎来了夏季最炎热的时期,连续不断的降雨,让空气泛着潮湿。在章丘区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大棚中工作着,7月12日,记者来到大棚内,加入了工作队伍,共同体验育苗的工作过程。
栽苗
仔细是诀窍
走进育苗大棚,一股潮气扑面而来,在大棚内的育苗床上,摆满了刚刚发芽的甜椒苗,郁郁葱葱,煞是喜人。在大棚里,几位女工正围坐在桌子旁,手中忙活着栽甜椒苗,每位工人面前摆放着一盘黑色种植盘,一盒甜椒苗,种植盘中的一百多个小方格里,填满了育苗需要的土壤。女工们用一根筷子在土壤上戳出小洞,再用筷子将甜椒苗压进洞内,将土壤整平,就完成了一株甜椒栽苗。
看到工人们如此娴熟,记者也跃跃欲试。“来,给你一盘新的,咱们边干边学。”工人李桂清给记者拿来一盘种植盘,“有些方格里会长出两株苗,影响长势,咱们就要把多余的苗摘下来重新栽上。干这个活不难,需要的就是仔细。”
记者正在学习栽苗。
记者拿起筷子,回想着刚才学到的动作,开始栽起苗来,拿起一株种苗,刚要用筷子压进土里,就被李桂清喊住:“你看这个苗,太小了,栽进去长得也不会好,直接扔掉。”
经过几次教学,记者发现,栽苗看似简单,实际上要领也有不少:筷子在压苗的时候,力度要适中,不能压坏根部;栽苗大小要有选择,太小或太大都不能要;栽进土里的种苗,位置要居中,还要保持直立……记者一边栽苗,一边回想着各种要点,全神贯注。在只有三十度的大棚里,上衣也湿透了。
准备栽苗的种植盘。
据了解,像李桂清这样的员工,公司内还有三十余人,她们大多三四人一组,负责一座温室大棚的所有工作,“从早上浇水施肥,再到下午的打药和平时的日常管理,都是我们几个负责。”李桂清说。
人工嫁接
熟练得半年
“这活多简单,这不有手就会。”在距离大棚不远的嫁接车间内,嫁接工人朱月娥正给记者教学嫁接要领。当问起朱月娥工作多少年时,她开玩笑说:“时间不长,才二十年。”
作为甜椒育苗的重要步骤,嫁接手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甜椒苗的长势。朱月娥手持刀片,先将用作砧木的种苗叶子割去,只留一片,接着将用作接穗的甜椒苗叶子割下一片,随后贴在砧木上,最后用红色的小夹子将两者夹住。整个嫁接的过程快速、流畅,只需几秒钟,嫁接就完成了。
记者学习如何嫁接。
“咱们先来学切砧木,这个学会了接穗也会切了,左手捏住两片叶子,对准接缝斜着四十五度角切下去,让切面尽可能大一些。”朱月娥说。
听完讲解,记者开始上手,左手捏着叶片,右手捏着刀片,开始颤颤巍巍切割砧木,生怕锋利的刀片切到手。第一刀切下,因为没掌握要领,砧木叶片没有完全切断,记者还想再切一刀,朱月娥阻止了记者:“不用再切了,再切一次切面就不平了,咱们换下一株。”
第二刀切下,叶子顺利切断,记者刚沾沾自喜,没想到却被一句话“泼了冷水”:“你看这个断面,角度太小,接穗贴上去长势就不会很好,这第一刀算是失败了。”朱月娥说。
随着记者不断尝试,在连续切了四五株砧木后才终于成功完成了一株甜椒苗的嫁接。
朱月娥正在嫁接甜椒苗。
“这个工作可是在我们公司最需要经验的工种了,培养一个嫁接熟练工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他们的工资也是最高的,日工资能达到四五百元。”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丽向记者介绍,“像朱月娥这样的熟练工,每小时最快能嫁接棵种苗,一天最多能嫁接0多株种苗呢。”
机器嫁接
千株只需一小时
“今年我们还引进了最新的自动嫁接机,咱们也来体验一下。”张伟丽带领记者来到了自动嫁接车间。厂房内摆放着四台机器,各种复杂的管线,顿时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张伟丽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今年最新引进的嫁接机器人,比人工速度快,操作更简单。”
只需把叶片夹到夹具上机器就能自动嫁接。
经过简单教学,工作人员打开机器,记者与一位女工坐在了工作台前,记者负责放置接穗,工人负责放置砧木,只需把叶片和夹具上的标志对齐,然后踩下地面上的脚踏开关,夹具就自动夹紧,在一阵快速的机械工作声过后,一株嫁接完成的幼苗就被传送到出料口。
“我们的熟练工都不需要脚踏开关,提前设置好夹具开合的延时,工作速度会更快。”张伟丽说。
作为初学者,记者只用了五分钟就掌握了机器使用的要领,一拿、一放、一踩,只需三步就完成了嫁接,但往夹具上放置接穗依然不太熟练,经常需要一起工作的女工放慢速度,等待记者放置好接穗。随着对流程越来越熟悉,记者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慢慢赶上了女工的速度。厂房里,踩下脚踏开关的气流声开始同时响起。
记者正在与工人一起操作嫁接机。
五分钟过去,记者手边的盛放接穗的盒子空了,再看向出料后的成品,只见每株嫁接后的甜椒苗,砧木和接穗接口严丝合缝,固定接口的夹子,也十分精准地夹在接口上。
“像这样一台机器,一个小时可以嫁接株种苗,八台机器形成一组生产线,光一个小时就能嫁接株种苗。”张伟丽说,“不同于人工嫁接,嫁接机器只需要简单学习就能上手,当天就能投入工作。”
记者手记:
没有挥汗如雨却需更加仔细
在这次体验中,记者发现,与在大田中挥汗如雨劳作相比,在大棚内的育苗工作环境显得相对舒适,没有风吹日晒,没有蚊虫叮咬,只是空气湿度有点高。随着一天体验结束,记者并未感觉非常劳累。感触最深的是,从事育苗工作,需要无比的细心与耐心,每座大棚内生长的三十余万株种苗,对负责管理的工人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在采访时记者经常听到一句话:“比之前轻松多了。”据了解,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播种、浇水、施肥、嫁接等工作,现在都有配套机械进行辅助,工作效率相比人力也有了大大提升,科技的进步,不但为农业带来了发展,也让农民的农活更加轻松。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报记者刘晓续李新宇通讯员孟凡庚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