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这里炼成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duanshebei/9695.html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家属院位于赵登禹路西侧,小院不大,仅有两栋楼房,住着多户居民。可是在西城区,乃至全北京市,这个深藏在核心区里的小院名声在外。“这里是北京最早的垃圾分类试点院落,大伙都把这叫作‘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说起“垃圾分类第一院”的名头,大乘巷老住户,同时也是垃圾分类带头人的崔湘文告诉记者.

从最初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仅为15%,到如今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85%,崔湘文和小院里的多户居民坚持了23年。截至目前,在“垃圾分类第一院”的带动下,西城区已先后创建了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占到了小区总数的80%以上。与此同时,区市政市容委还在15个街道组建了一支由余人组成的、覆盖全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

90分钟车程挡不住七旬垃圾分拣员

走进大乘巷教师家属院,迎面而来的感觉就是“垃圾桶真多”。每隔五六米就一个,把不大的小院填充的满满当当。仔细一看,这些垃圾桶多而不乱,大的三个一组,分为蓝、绿、灰三色,对应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小的五个一组,包括毒有害垃圾、塑料、纸张、玻璃、金属;大小各一组构成一个完成的垃圾分类回收点。每天一大早,“全副武装”的崔湘文则会守在自己负责的回收点前,对投放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崔湘文进行垃圾二次分拣

崔湘文年过七旬,年就搬进大乘巷教师家属院。年退休后,当上家委会主任的老崔开始指导居民垃圾分类,至今已13年。年搬到大兴区西红门后,崔湘文不顾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八点半回大乘巷“上班”,充当垃圾二次分拣员和指导员。

只见崔湘文拿出写着“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袖标戴在胳膊上,再加上一副手套、一个长杆夹子,掀开厨余垃圾箱的盖子,夹起一个垃圾袋。

左瞧瞧、右看看,崔湘文边打开垃圾袋边说:“外表看着分的挺好,还要打开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夹带。”正当记者一脸疑惑时,眯起眼睛的崔湘文二指用力,从袋中取出一撮纸屑。

原来,薄薄的纸屑就是崔湘文口中的夹带:“想这种图省事的情况还是有的,所以就要求二次分拣的时候格外仔细,每个袋子都不能放过,查出来要重新分好,还要相应的扣除积分。”崔湘文说。

原来,如今的大乘巷教师家属院中,每个厨余垃圾袋上都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