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9299.html
memory
不记得最早是什么时候接触芭蕾的,只记得芭蕾一直或远或近地陪伴我成长。
尽管永远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舞者,却坚信芭蕾会以各种方式陪伴我的一生。
本文原创:广州此刻芭蕾_罗猫猫
3月去香港看了一场汉堡芭蕾舞团演的诺伊梅尔版《胡桃夹子》,讲的是一个爱芭蕾的小女孩Marie梦见自己在舞团里跟着演员排练演出,最后在魔术师的帮助下穿上足尖鞋跳舞的故事,这部剧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Marie是每一个爱芭蕾的人的缩影,我们都曾那么渴望穿上神奇的足尖鞋旋转,穿上仙女一样美丽的舞裙自由地舞蹈……只是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有机缘让我们去追寻我们的芭蕾梦。
缘起●悄悄发芽的芭蕾“种子”
芭蕾同好们聊天时经常会聊到自己的“入坑”时间。我从小就喜欢芭蕾,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入坑”了,也许算是长在坑里的吧。
妈妈是一位芭蕾舞迷,家里收藏了很多舞蹈杂志、书籍和报纸上剪芭蕾剧照。她和芭蕾的缘分据说始于小时候看过的一张《吉赛尔》剧照,她被照片中芭蕾舞演员独特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妈妈年轻时正逢“文革”时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八部样板戏中的芭蕾舞剧成了她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她像现在的人追星一样买各种《红色娘子军》相关产品和书籍,还买来了足尖鞋在家自学。《红色娘子军》的舞段和音乐她都烂熟于心。妈妈还珍藏了一本中央芭蕾舞团25周年的纪念画册,里面有中芭那时排过的所有剧目的剧照。这本画册成了小时候的我了解了芭蕾剧目的“教科书”。
小时候现场看芭蕾舞演出的机会不多,电视上能看到的芭蕾舞演出也很少。只要有芭蕾舞团来广州演出,爸妈就会带我去看。印象最深的是9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毕业演出。那时我刚学舞蹈不久,在这场毕业演出中看到了刚毕业的谭元元。她拿着铃鼓跳的《艾斯米拉达》风情万种,完美的“倒踢紫金冠”造型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
90年代芭蕾还是一门非常小众的艺术,一般人很难看得到到。不过这个局面在广州成立了芭蕾舞团之后开始慢慢改变了。广芭成立后,很多中外芭蕾作品在广州上演,作为一名爱芭蕾的广州土著我感到非常非常的幸福。
发展●野蛮生长的爱芭蕾之心
90年代互联网技术还未成熟,想看芭蕾除了到演出现场观看外,就只能通过各种VHS、LD、VCD、DVD看了。那时国内的芭蕾出版物很少,为看到更多芭蕾舞作品,爸爸每次去日本和香港出差都到处搜罗芭蕾舞碟。通过他搜集来的一堆碟,我认识了俄罗斯两大芭蕾航母、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等世界名团,也认识了一些八九十年代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芭蕾明星,从此成为一名俄派芭蕾舞迷。
年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外网络上的芭蕾视频开始多起来(虽然大多比较模糊)。那时油管是不用翻墙的,上大学后的我也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利用各种课余时间上外网搜索各种芭蕾视频、下载芭蕾舞剧,对着各大芭蕾舞团的演员表搜索他们的演出视频。看到喜欢的视频就下载到电脑保存,反复观看。通过观看不同的舞剧,我对芭蕾的认识不断地加深,也开始学会欣赏更多不同学派的剧目和不同风格的演员。每个芭蕾流派都有自家的特点,好的演员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通过这一百多年的努力把芭蕾这门艺术演绎得异彩纷呈。后来国内不能上油管了,为了跟大家分享这些美好的芭蕾视频,10年我在优酷上开了以上传芭蕾视频为主题的频道,名为“猫猫爱芭蕾”。曾经一度这个频道是很多芭蕾粉丝们了解国外芭蕾演出的一个重要窗口。不过,现在这个频道很少更新了,一方面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比较繁忙,另一方面也因为找到了比看芭蕾视频更能享受芭蕾的方式。
未来●踏实的芭蕾修行之路
圆梦此刻。看了上千个芭蕾视频后,最大的心愿当然是自己能学芭蕾了。几年前广州的成人芭蕾班教的大多是形体芭蕾,教授严格的学院派芭蕾基训的机构很少。
生娃后有一次在网上偶然搜索到新开业不久的此刻芭蕾,就去试课了。那时的此刻蜗居在林和西的一栋商住楼里,教室跟一个客厅差不多大,不过老师很专业,让我感觉特别好。我在此刻上的第一堂课是球球老师教的,那时的我体力特别差,刚做完plie组合就头晕,得坐在地上休息。球球老师没有嫌弃我,而是耐心地教用力的方法、纠正动作。后来广芭的女神刘歌老师来此刻教课,我开始跟着她学。刘老师有着完美的脚背和两米长的腿,grandbattement踢起来能踢到屋顶,一个sissonnefermee能飞半个教室,看她示范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默默耕耘。刚学芭蕾的时总有一种错觉,认为平常看到的芭蕾舞姿自己也能做了,到哪旅游都喜欢摆个芭蕾舞姿拍照。可照片拿回家仔细一看,才觉得“味道不对”。这些照片就像“照妖镜”一样把各种“不开、不绷、不直、不到位”都暴露出来。芭蕾有她独特的美学,对人的身体有严格的要求。再难的动作,不按芭蕾的要求做,就不是芭蕾。再简单的动作,按芭蕾的要求做到位了(比如就站着),也会显得很“芭蕾”。芭蕾的一些舞姿看着不难,但都需要全身的肌肉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做到好的效果。拍过很多P都P不好的照片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沉下心练习。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我小时候学过中国古典舞,老师也有教芭蕾的基训,但对芭蕾动作的用力方法讲解得不太到位。小时候的我怕痛还爱偷懒,压腿偷偷弯着,耗腿只耗一边,以至于养成了很多坏毛病,比如左右胯开度、软度不同步,重心不稳、腿伸不直、脚绷不到头、骨盆前倾、塌腰等等(划重点!所以想学好芭蕾找个严格的老师很重要!)。要改掉这些毛病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任何一个暴露出来的小问题背后都是系统性的大问题。比如,对于骨盆前倾成为习惯的我就很难get到老师说的“提胯”是怎么做的。练多了才知道,其实提胯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塌腰,尾椎骨要往里收,大腿外旋同时往下踩,大腿外侧肌肉往上提,臀大肌往里收,肚子往里收,肋骨往里收,同时肩胛骨往下沉,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形成对抗等等。每一点要领都需要自己慢慢去体会和揣摩。
芭蕾训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去开发各处肌肉的能力,逐渐增强控制身体的能力。需要我们每一次上课练习甚至做每一个动作时都尽可能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