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在外度过了近二十天的暂住生活之后,我们一家人终于乘上了返乡的车,一路上,我们心情轻快、甚感欣慰,历经百感交集终于迎来了喜悦——父亲的病治好了。
——题记
(一)
“深深的海面,铺满了月光。冷冷的海风,你推我去何方……”清晨,在飞驰的汽车上熟睡中的我,一下子被这句入耳又入心的旋律唤醒,我抬眼看了一下家人,他们此时也是醒着的,我望向窗外,满眼是飞速向后退的路面和风景,而这辆飞快行驶的车,也正载着我们的思绪与希望,奔向前方!
这是我个人第四次,同时也是第二次与家人一同出发(因那座大城市医疗资源紧张,中间两次是我单独去的,主要是为后续住院事项做好准备;经过持续奔走和等待,我们于6医院通知前去办理住院前各项检查,推进治疗工作。),前往那座令我们满怀期待的大城市。
同乘这辆车的家人也都没有睡觉、抑或是跟我一样刚从睡梦中醒来,车上除了那令我莫名动心而又夹杂希望与忐忑的旋律,就只剩下汽车运行的轻微噪音了。
我想,我们各自都有一些思绪在心里,既可以说有区别,又可以说是一致的,都在为一个相同的目标,抵达实现愿望的地方,在那里治好至亲的病,让他重享健康美好的生活。
(二)
这次外出求医,我请了长假。
临出发前的那日清晨,我深情地看着熟睡的妻子和孩子,噙着眼泪,无声而不舍地笑着注视了一会儿,便陪着家人出发了。那一路非常顺畅,不到早上7点钟我们就到达目的地了。
按医院的通知内容,我提前做足了功课,用手机APP画好了所有步骤的流程图,先与第一环节中对接的医生取得了联系。
负责对接的医生尽职尽责,明明已到他与下一班医生交接班的时间了,他还是特地等到交给我们检查材料之后才肯放心下班。我手持材料前往收费窗口办结了交费事项,就这样,当天我们有条不紊地处理完成约百分之九十的检查工作,只是在麻醉评估方面要多做一些额外检查,出于时间紧促的情况,我与母亲迅速推进并再次挂号。第二次接诊的是一名主任医师,她在了解具体情况,耐心听我诉说患者准备住院治疗的迫切需求后,安抚我和妈妈别心急,并表示一定积极配合推进,说着就要看心电图,在取材料时我的一个小举动可能为此次评估加了分(我提前把检查材料分门别类地梳理好,每一项报告都用便利贴错落有序地标记清楚,把每一类别的材料分别用夹子划分成多个小组,以呈现一目了然的效果。),从她要材料到我递给她只用了不到两秒钟,这样的响应速度,令医生感到惊讶,在系统地了解父亲的既往病史之后,结合现有检查报告,加之我那一摞井井有条的材料,她在系统评估、全面查阅之后,在报告上加盖了通过意见签章。
这下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落实,我们开始等待住院正式通知。等待是漫长的,看着家人夹杂着期待、焦急的样子,我安慰道:“说明材料中提示周五是住院手续集中办理时间,别急,等两天吧。”当时我有一种感觉:到了那天肯定会有消息的!
(三)
等待的过程是安静又稍许漫长的,家人偶尔会有点着急,但是也能看出,他们也在静享等待的过程。有时,我会陪他们去买生活必需品,在饭后陪他们散散步,聊聊日常话题,虽然那是再普通不过的时光,但那种慢而轻的生活节奏泛着一丝难得的美好,我们罕有不再被繁忙的工作纷扰,静静地享受那份亲情朝夕陪伴的感动。
(四)
周五上午九点半,我接到了对接医生的电话,按既定安排,医院办理住院手续。
接到消息后,我们立刻来到了办理窗口,住院流程办理情况挺顺利的。
当父亲由医护人员接入病房后,我才意识到应该多跟他说说话,望着他缓缓走在病房区走廊的背影,我的目光凝视良久,写满了颤抖的憧憬。
不一会儿,一位与父亲有着深厚交情的长辈打来电话,通话内容简洁平实,却又透着厚厚的关怀:“住院手续办好了吗?安排哪天手术?如果钱不够的话直接给我打电话,我立马转账,别不好意思。”从我记事起,每年他都会来我家几次,他和爷爷、爸爸一起把酒言欢的情形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是啊,自爸爸加入工作以来,他们的交情至今已延续了近四十载!这样的同事情在数十载的岁月洗礼中历久弥香,“老交情”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真的太贴切了,这份情就像是那世上最美丽的云朵,柔和圣洁,透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散发令人动容的温暖!
(五)
回到租住的小区,妈妈开始唠叨起来哪些事没有做、应该补充些什么,如果是在以前我可能会不耐烦,而在那时,我耐心听她说所有的话,也更珍惜一切与她相伴的时光,努力地做一个多些耐心的好孩子,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另一头,是远在家乡挂念这边的妻子。听她讲,宝宝因为几天没见到我上火了,虽然我心里很想孩子,但也只能多些言语安慰,多用视频聊天的方式让孩子看到我,听着孩子略微沙哑地叫“爸爸”,我也满眼柔情地叫着宝宝的名字,虽然她还年幼,但也有她表达思念的方式,真是令人感动的懂事的好孩子!
妈妈曾多次提及让我抽空回趟家,多陪陪妻女,但是考虑到现代化程度过高的小区周边、医院过于智能化的设施,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要面临诸多的不便,医院某些事情的推进更加需要我在旁边;妻子也有带着孩子来这里的想法,顾及到孩子还小,我没有让她们过来。这些只是暂时的,两头的人都只好暂时忍着这份思念,依靠视频会话的方式拥抱这份距离也拉不开的亲情。
(六)
父亲住院之后,出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以及患者休养环境维护的需要,家属不能探视,病人全程由医生、护工照料,医院伙食的妈妈,在超市买了富含营养的食材,医院工作人员转交给父亲。
期间,我在走廊等候办事时见过父亲出来两次,一次是他在走廊散步,一次是医生带领他检查,做检查那次,我们简短地交谈过后,他便由工作人员带走了。每晚饭后,他都会拨视频会话过来,听得出他语气中的孤独,这样和家人说说话会让他更加自在,但是因为身体虚弱,他说话声音较小,考虑到他更需要休息,我和妈妈有意识地控制通话时长,不过为了让他更开心,我们会在视频会话结束之后转发宝宝的视频给他,他看了孙女的日常,一定会很愉悦。
在这期间,妹妹也请了假,赶来这座城市,一起等待即将为父亲进行的手术;姑姑、姑父、伯父、两位哥哥、弟弟以及其他亲友也纷纷打来电话慰问、关心进展情况。
(七)
时间一点一滴流过,在医院各方积极准备和推进下,终于要安排手术了,医生先行说明一些须知事项后就开始投入了手术治疗工作。
手术治疗当天,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年迈的老爷(按家乡习惯,爷爷一辈兄弟五人,因他排行最小所以称呼为“老爷”)、老奶和他们的女婿也赶来了,老爷不顾家人担心,也不顾自己身体不好,坚决要过来,我前去迎接,陪他来到手术室等候区。他的眼睛不时注视手术室的门,他满眼充满期待,非要等到治疗结束,看一看他的侄子平安无事才肯放心。因为时间过长,我们劝说了好多次他才听了家人的劝说,先行回家等候消息,他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要及时告诉他。
吉人天相!好人平安!比计划时间提前很多,医生叫我们走到手术室门口,主任医师非常兴奋地对我们说:“老人家的治疗过程极其顺利,手术很成功!”并详细告诉我们需注意的各类事项。随后,妈妈、妹妹和我在医生的悉心帮助下,一起推着父亲的病床,护送他回到病房门口,等待病房区医护人员接他回去休息。看着父亲虽然虚弱但闪着光芒的眼神,我们难掩激动和喜悦,这真是太好了!
(八)
没过多久,由于恢复情况良好,医院通知我办理出院手续并接父亲出院,所有事情办妥后,见到父亲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耽误太长时间没上班了。”我对他说这些都是值得的,是啊,我们全程相伴相依、共同经历、共候佳音,这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父亲觉得在外时间太久,很着急快些回家看看,当天下午,我和妹妹购置了些返程物品,积极做好回家准备。
当天晚上,我们与房东办结了房租及物品归还等事,第二天一大早,房东就过来做保洁,看着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父亲手术成功,他用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表达了祝贺,辞别了房东后,我们乘上约好的车,开启了回家的旅程。
(九)
不经意间,这个故事已经过去半年多了,父亲的身体也在渐渐恢复,现在的他更加注意养生之道,培养了更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人生旅途中,或许会遇见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各种事情,但值得庆幸的是,在面对一些不如意或困境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们都会相呴相济,化作一股无穷力量,一声声真挚的问候,一份份鼎力相助,一次次贴心关怀,足以令我们鼓足力量。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份不离不弃的亲情、友情,为我们更勇敢地生活与前行,让我们不论顺境或是逆境都能更好地绽放绚丽的光彩。
作为一个念旧、恋旧的人,我时常回忆、温习人生经历赠予我们的各种心得与收获。感谢那座城市点燃了我家新的希望,在光辉职业上恪守职责、悬壶济世的医疗工作者,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些为父亲贴心照顾、主动让座的陌生人,公园里乐观豁达、传递正能量的老人家……经历的每一件细微却暖心的小事,都像被快门收录进珍贵的档案库一样,谱成了一篇篇人间至美的温馨图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一些时光沉淀,一些经历的磨炼,作为年轻人,正在接力上一辈,担起该属于我们的责任。当看着父母日渐老去,看着孩子渐渐长大,我才顿悟了很多年少不懂、现在才懂的事理,明确了很多真切感受到的责任。任正非先生曾提到:“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因为一些经历,会催化我们更快地觉醒与成长,当外界的条件作用于内在的觉悟,我们要做的是珍惜眼前的一切,以爱我的人、我爱的人为鼓舞,在生活的道路上相依相伴,在奋斗的旅途上不离不弃,为他们创造、共享更美好的生活。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前行道路上汲取到更多真理,踵事增华,踔厉奋发,赓续人生风采,创造实实在在的感动和满心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