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90年代的拖拉机拉砖车,你还记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01203/8458713.html

周末晚上去超市回来的路上,眼前一辆三轮摩托车驶过,碾到一个凹坑颠起有一尺高、然后稳稳落地飞驰而去,还好没事儿,看得让人心惊。

有路人骂司机不长眼睛,可司机毕竟没病。那是一台轮子很小的、旧旧的快递车,看样子跑了很久了,司机周末也不说休息,着急忙慌的送货,晚秋的风里已经有了冬天的味道、夜色下正前方的路看得并不是很清,如果翻车,司机第一个受伤,他应该不会不知道,也许只是想多跑一趟、早点送完早点回家或者跟朋友喝顿小酒,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完、送完之后回出租房给远方的亲人打个视频电话,然后睡个香甜踏实的觉。

很多人,为了自己、为了家庭,都在努力、拼命的生活。

我想起小时候,做拖拉机手的邻居叔叔,跟大家聊起自己的工作,猛抽一口烟,爽朗而又骄傲的说:我们的头都别在裤腰带上。

我的家乡在黄河北边的一个中原农村,建了几家粘土砖厂,90年代砖厂也少,烧出的砖质量也不错,挺受欢迎、甚至能卖到几百公里外的山东、河北。村里很多青壮年劳力都是拖拉机手,将砖厂烧好的粘土砖拉到一两百公里外交货,挣个运输费。

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赶到砖厂,戴上白手套、用砖夹子装车,砖夹子一次夹五块、每块5斤、一砖夹子是二十五斤,一手一只砖家子、左右手轮流互换,装满一车斗块砖。拖拉机手都要比速度、紧赶慢赶的装车,手套磨破、手上都是老茧和血泡,不能别人都装好了你还在磨蹭、开始别人会帮你几次,多了就没人愿意跟你搭伙。装好后,五六辆、乃至十几辆、几十辆拖拉机一起发车,拖拉机手们裹着绿色的老式军大衣、一辆辆手摇发动,披着星月、迎着晨曦跑在开往上百公里外的送货路上,东方红拖拉机的烟筒里喷着灰烟、金牛发动机像暴躁的小野兽一样咆哮着,拖拉机手们戴着大大的耳暖、高高地支起大衣领子抵御着夜气的侵袭,脸被冷风冻得青红。

凌晨的柏油路上,他们骄傲的飞驰着,到目的地卸完车、争取在下午三四点前赶回来,在午后暖暖的太阳里打上一会儿扑克。

他们的皮肤带着阳光和土地混合的、黑红的黄色,他们喜欢打牌、喝酒、吹牛、斗气、出头,喜欢开粗俗的玩笑,他们都是北方土地上长成的“大男人”、他们身上也有北方农村人特有的小气,他们重情义、坦诚淳朴,又勾心斗角、功利现实,在那块农田围绕、庄院拼成的村子里,上演了无数平凡曲折、又可歌可泣、让人难忘的生活故事。

笔者是80年代末生人,我依然记得小时候的村子模样:春天榆树生出红芽,然后开出满树碧玉玲珑的榆钱,杨树长出毛茸茸的“杨枸花”,然后杨絮与柳絮一起漫天飞舞、儿童少年吹着柳笛、杨笛追逐乱跑,接着梧桐开出粉的、红的、白的各色带着花蜜的喇叭花,槐树开出香香甜甜的可以做蒸菜的小花,楝树上结满绿色麻脸可以做弹子的豆豆、榆树上爬满一种有点恶心的油烘烘的小毛虫,盛夏满是麦香熏透的热风、带着劳累后树荫下冰棍清凉的记忆,硌脚的麦茬间,花生、玉米、大豆、棉花渐渐长大,红薯、白菜一片绿油油,摘了一茬老豇豆、黄瓜,葫芦、南瓜也该长的长、该胖的胖,先掰了玉米棒子、中秋节吃着月饼将花生落果,等冬瓜落上一层白霜、秋风落叶里播下小麦种子,入冬前再给探头的麦苗浇一水,接着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便宣告冬天来临,那时候雪总是下得很大、好长时间才会化完。

小时候很多人家都没围墙,好多小孩大人冬天都是水舀喝凉水,那时候交通比较落后、村民见了陌生人也都比较热情,进到别人家打声招呼、就可以直接拿碗喝人家瓮里的水,会有周口还是哪里黄泛区过来的马戏团,表演钻火圈、换人头、刀枪不入之类的杂技魔术,也有走村的梆子戏、唱历史传奇一连几天,然后第二天挨家挨户收一瓢麦豆或者面、馒头,红白事大家都很热情、纷纷过来下忙,再放上一场电影,而村里的庙会就是最热闹的事情了,各种摊贩摆的好长、填满大街小巷,小吃零食、露天大锅灶,还有卖小人书的、专门骗人钱的“弹球”游戏等等,各家的亲朋好友都来赶会、做上一大桌子菜,男人喝酒猜玫、女人唠嗑拉家常、小孩玩笑打闹,到了新年走家串巷拜年、正月十五晚上放烟花,正月十六起个大早、走上一程换一年的健康平安,那时候每家都有祖先和天地牌位、逢年过节有什么好吃的要先供香祖先天地,家里的小孩子也要把好吃的、先送一份给爷爷奶奶。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有常年积水的水塘、上小学经常因为偷跑到水塘游泳被老师打骂,等到小学毕业后水塘也就慢慢消失了。

后来到省城上学,离村越来越远。

村里人喜欢互相开玩笑,起哄来会把一个人抬起来又撂下去,我们那称“抬夯”,一次几个小媳妇儿给一个大大咧咧的大嫂“抬夯”、不小心丢到地上一下就休克了、把几个小媳妇儿吓得不行、街上人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怎么办,幸好有一个“神婆”在旁边、赶紧掐大嫂人中,过了一会儿总算恢复过来、一个胆小的小媳妇儿就说以后再也不敢抬别人夯了;

过年时候,小卖部门口会用几根檩条搭上一个高大的麻绳秋千,一个大嫂因为孩子坐秋千与一个小媳妇儿吵起来,大嫂得理不饶人、小媳妇儿家人多势众,便冲进大嫂家里、把大嫂男人打了一顿;

又一年,A家人因为孩子打架跟B家闹得很凶,一家比较强势、另一家明显受欺负,A的弟弟看不过去、讲都是邻居可不能欺负人家老实,最后跟亲哥哥差点打起来;

那时候农村好多都不刷牙,大嫂们张嘴一笑就是一口大黄牙,周围的邻居都是这样,却并不妨碍她们开心地大笑,北方多数家庭都是大男人,打骂妻子孩子是家常便饭,经常有孩子因为不好好学习、偷东西打架被父亲吊起来用碗口粗的木棍打;

邻里关系有淳朴的友谊,有发自真心的同情帮助,也有嫉恨生起的小心机,有睚眦必报、亲兄弟姐妹闹到你死我活,也有一家起火、多年仇怨的邻居帮忙担水前嫌尽释;

C几十年前向D借过5块钱,从此每年都带上孩子到D家拜年,E大嫂名声不好,儿子做了官之后、在村里就特有面子、整个人都挺直了腰杆;

有的人身体好好的,莫名其妙就出了事故离开人世,有当初不成器的小子,现在做生意混得风生水起,有的是村里的望却族渐渐衰落,有觉得一辈子抬不起头的现在却很风光,从前最出息的小伙进了监狱,从前憨头憨脑的变得世故圆滑,从前的土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从前的炊烟也都被燃气和电炊具取代,从前的没围墙的红砖瓦房都成了两层或多层小楼,从前爱打牌的邻居现在老少都争相工作挣钱。

从前年轻人着急长大,彼此递上一根烟,叫一声“老爷们儿”作为对彼此的认可;

记得那年秋天,读大学的前一年秋天,满树满天的金黄,空气飘散着收获的味道,一位村里的望族大叔经过,对我喊了一声“老爷们儿”,心里蓦然生起被成人认可的骄傲。

不知不觉间,如今离开村乡已有十多年,我与那个遥远而又亲切的村庄,就像两条并行的平行线,往事历历、却又渐行渐远,惟有将一些祝福、寄予文字间,对那些曾经熟悉的田园和可爱的人们说声,

祝你平安,明天更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