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海南东方第一市场,本地方言让我困扰,还

接着分享我的海南东方的旅居生活,今天要说的是农贸市场里的趣事。

在海南东方市开启了我的旅居生活,却是有些偶然。在小区里,我发现东三省过来旅居的老人当中,黑龙江和吉林的居多,反而没看到辽宁人,也许是拥有优质海岸线的辽宁,对大海没那么“感冒”吧。这座位于海南岛西部的海滨小城,它特有的温暖干燥的气候和较低的物价,对于北方候鸟的吸引力巨大。

有人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去当地的农贸市场,哪里有最鲜活的烟火气。这就是我每天必逛的东方市第一农贸市场,这里是第一市场的后门,距离我较近。

今天从后门走进去,总觉得哪里不一样?回头再看时,发现门口有专人值守了,看来是春节临近加强防疫的需要,有专人在检查顾客的口罩佩戴情况。

每天逛农贸市场,就是为了准备我的下酒菜。海鲜配啤酒,不要太爽,唯一的缺点是有痛风之虞。第一市场里的贝类、鱿鱼大虾和螃蟹,都是极佳的下酒菜,清蒸海鱼是我的最爱。

这就是我每天必来的鱼档,老板娘很和善,见到我就笑眯眯地问,今天吃啥鱼?老板娘正在收拾的鱼就是马鲛鱼,似乎很受本地人的喜爱,一般是切成块状用盐卤一下,回家用油煎着吃。我发现吃鱼这件事,海南与东北差异很大。东北人推崇的黄花鱼、石斑鱼、海鲈鱼,在这里就是家常鱼,在摊子上并没有得到“照顾”,本地人似乎比较喜欢吃鱼刺较少的鱼。我最苦恼的就是口音,每次买鱼都会问老板娘这是什么鱼?每次照例听不懂,急死人了。

这不今天就因为口音的问题闹笑话了,我买了老板娘推荐的两条小鱼,称重后老板娘告诉我22元,老板娘开始收拾鱼,我扫码支付,收款的提示音很大,到账22元。老板娘明显愣了一下,抬头跟我说,是12元。看,听不懂本地话,吃亏了吧?老板娘笑着从钱箱里找出10元纸币给了我。无奈地说,昨天也是因为口音的问题,本来说22元,买鱼的听成了12元。

大肚汉的我,两条小鱼做下酒菜,还是单薄了点儿,我还有个独家隐秘处,他家的盐水鸭巨好吃。这家就在第一市场后门旁几十米处,每天下午的3点半左右出摊,专卖盐焗鸡和盐焗鸭。别看小摊很简陋,东西可是很美味。不信你尝尝,尝过就忘不了。兴冲冲跑过去,来半只鸭!老板面露难色,鸭子要晚点儿送过来,现在只有鸡。我有些失望,他家的盐焗鸡很有嚼劲,本地人爱不释口,却不合我的胃口,反而是肥嫩多汁的鸭子是我最爱。果然,南北饮食的差异很明显啊!

没关系,我还有好地方。返身再回到第一市场,在正门的入口处,有一家我常去的熟食店。老板娘是重庆人,她家除了各种卤肉熟食外,还有改良后的重庆风味的麻辣拌菜,我最喜欢的组合是猪头肉和各种菜放在一起凉拌,味道更好。这里依然有南北的差异,就像是猪头肉吧,本地人更喜欢带耳朵的猪头肉,而北方人更偏爱肥一点儿的猪拱嘴部位,因此,到耳朵的猪头肉1斤要贵上几块钱。

她家的菜品种丰富,来了多次以后,我发现了老板娘的“笑眯眯”,比较好吃或者比较贵的菜,一般放在远端,食客不易找到。我不管,拿起夹子,伸直手臂去夹最远端的美味菜。远端有腌笋、泡菜等,把选好的菜夹到小塑料筐里,再加上之前买的已切成薄片的猪头肉,用秘制的卤水拌匀。

店家的麻辣拌菜里,每天的菜都有些变化,今天我看有类似拌金针菇的菜,也夹了一点,回家后发现,原来是鱼腥草,也叫折耳根,它自带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有人避之不及,有人却欲罢不能,就这么神奇。我对新奇的味道来者不拒,就是今天的拌菜,让我喝多了。

拎着我的下酒菜,心满意足地从第一场的后门往出走,狭长的通道里,一家红彤彤喜庆的店铺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恍然大悟,原来春节就要来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