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用夹子还是手工缝合背后

消化疾病中心开展腹腔镜下阑尾荷包技术

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很亮,腹腔镜的视野很清晰,尽管连着做了几台手术,五附院消化疾病中心主任徐新建缝完最后一针,打了一个完美的结,手术成功。患者是一名81岁的老人,入院时发着高烧,呼吸衰竭,腹痛难忍,初步诊断为阑尾炎,已经化脓且穿孔。在外科学中,有一大类疾病叫急腹症,阑尾炎是其中的一种,这位老年患者属于阑尾炎里的重症,如果再晚点儿就医,很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但今天要说的不是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对于从医数十年,做过上千台阑尾手术的徐新建来说,手术过程很顺利。值得说道的,是他切除阑尾、清除腹腔脓液之后的一个暖心举动。说这个暖心举动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下:阑尾是盲肠末端向外延伸的一条空心细管状器官,外形像蚯蚓或者小尾巴。把它切除之后,就等于盲肠末端漏了个“洞”——阑尾残端。一般来说,外科大夫们喜欢用一种生物夹,把“洞口”夹住,等到末端慢慢愈合之后,生物夹留在腹腔。这个“上夹子”的过程,只需要10秒左右,但它却使发生阑尾残株炎和阑尾脓肿的发生率增加,这是一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常见并发症,残留的阑尾根部发生炎性病变,会导致发烧、脓肿等严重后果,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针对阑尾残株炎问题,徐新建组织团队和技术骨干巴音、郑广涛、黄河等进行研究、查文献和探讨,用了5个月的时间,终于解决了腔镜下阑尾荷包的问题,手术中不在使用生物夹,而是一针一线对阑尾残端进行荷包包埋缝合。“医生多花5分钟时间,对于患者来说,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残株炎的发生率,不用夹子,体内没有异物植入,节省了费用,而且术后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徐新建说,如果使用生物夹,患者7-10天都不能出院,恢复期间会有脓液流出,而且肠子不断蠕动,加上回盲瓣生理功能作用,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得知三天以后,这名81岁患者即可康复出院,老人和家属多少有些意外。“这么快就能出院,老人可以回家好好休养了,五附院的医生技术就是过硬。”家属竖起了大拇指。近三个月以来,消化疾病中心对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的荷包缝合率达到了90%以上,不仅大幅降低了残株炎和肠粘连的发生率,对于女性患者来说,也避免了附件炎的发生。“‘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医院党史学习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对于我们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说,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在治疗过程中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为他们做一点,让患者受益。10秒钟打生物夹,5分钟荷包缝合,两者如何选择,反映出来的是医生到底有没有‘以人为本’的初心,医生的选择不同,患者术后的恢复过程也不同。”徐新建说,消化疾病中心医务人员将会不断提高自身本领,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升就医感受。自我院确定消化疾病中心为发展主线之一,先后引进多名专家,尤其是新疆著名普外科专家玉素甫·依米提签约肝胆外科和急诊外科名誉主任,医院党委确定的消化疾病中心品牌打造战略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中心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来源:宣传科刘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