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客死异乡的文艺皇帝虽身负亡国之辱

公元年,大宋太平兴国三年,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汴梁,据说死时相貌惨烈,全身蜷缩,痛苦异常。

关于他的死因,大多人持的态度是一首词,也就是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说赵光义看到词后勃然大怒,认为李煜有重整旗鼓的意思,所以就派人下药毒死了他。假如我们看这首词,这的确是一首怀念故国的词,但因为这个原因就毒死李煜,似乎也有点不对劲。

想让李煜死,他很早就已经死了,不会活到现在,况且一个客居宋朝京都的投降皇帝,这是一张非常好的政治牌,他还能翻起什么浪吗?不能的!国在时尚不能,现在国已经失去,他还能重整什么旗鼓?这类政治牌,一般都是当做宣传来用,比如他写出这样的词,可以赞叹其忠厚仁义,思念故国,所以这种罪名是可有可无的。

那他为什么会死呢?这是因为李煜的性格,他优柔寡断而牢骚满腹,这是文人的通病,李煜身上有文人气质。他原本最喜欢的女人是周娥皇,但他又把自己的小姨子给笑纳了,人们称作大小周后。他投降宋朝后,赵光义就把这个小周后给抢走了。

 故国失去,心爱的女人失去,李煜这抱怨是要抱怨的,但他忘了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也忘了他是个投降的国君,一次倒没什么,天天这样,这不是自己气死自己吗?

所以,李煜之死并不是单单一篇短词的原因,而是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下这个文艺的悲剧皇帝。

一、生不逢时

如果把李煜的头衔给整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种:词人、诗人、画家、音乐家,这些中以词成就最高。所以我们看他的这些身份中,没有什么政治家,也没有军事家,他的爱好和所长都是特别文艺的这些。但是,这个治国当皇帝可一点也不文艺。假如他没有生在皇家,他也许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古的文学家,而不是什么亡国之君,加上他生活的时代,所以我们说他生不逢时。

李煜出生于公元年,其父是唐元宗李璟,按道理说轮不到李煜当皇帝,因为他是李璟的第六个孩子,上面还有五个哥哥呢,但是这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等于是白捡了一个皮夹子。

但处在地样的时代,这个皮夹子里装的不是钱,而是炮仗。李煜自身有点毛病,但却为人仁孝,名声是很好的。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说他: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牙齿有畸形,而且一目双瞳,假如有得选择,他是不够当皇帝的,因为古人认为相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非常重要,不能望之不似人君。可是,如此之下的李煜因为没有早死却当上了皇帝。

这是他一生悲剧的开始!

李煜从登基就一直向北宋朝廷纳贡保平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国力。我们不能因为他后来亡国了,就直接说他是个昏君,其实他还是有一些能力的,也想要奋发图强,但他这个人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仁,也就是心慈面软。

他这个皇帝当得一直都是战战兢兢,一直都非常小心的想要维持,但其实他内心明白大宋不会因为自己的小心就放过自己,但他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一直低声下气的装可怜,装弱小,希望能将自己的国运延长一些时间。

而在宋朝方面,一直都在积极的准备将这些小国收拾了。李煜的得过且过梦不会持久,而宋朝也不会因为他刻意的示弱就置之不理,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他,是因为还顾不上。

二、国废投降

开宝四年,赵匡胤灭掉了南汉,这吓坏了李煜,他赶紧派自己的弟弟李从善去向大宋表示自己愿意去除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赵匡胤同意了,但却把他弟弟给扣留在了京都,这让李煜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继而就明白了,同意也是暂缓之计,和南汉相同的命运,早晚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上表求把自己的弟弟放回来,却被拒绝。到了开宝五年,李煜又一次自降仪制,希望取悦赵匡胤,让他知道自己对宋有多尊敬。

开宝六年,李煜上表求得宋的册封,给我个爵位,还让我呆在这里,我保证老老实实的,但却被拒绝。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

到了开宝七年,赵匡胤派人通知李煜到京城来玩,李煜本来就害怕,一听邀请自己就更加害怕了,他哪里敢去啊?他怕自己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他赶紧说自己病了,又是感冒又是拉稀的,实在是去不了。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非常明朗了,就是让他投降,李煜一方面这皇帝当得战战兢兢,另一方面却在幻想着能够维持,他本人对于荣华富贵还是挺贪恋的。宋方面一看邀请他他还装病,于是就发兵南征,李煜上表求宋,但宋方面根本不回复,反而加强了进攻的速度。

开宝八年,宋兵克唐都金陵,南唐名存实亡,到十二月,李煜正式投降。九年正月,投降的李煜被押到了宋都城。李煜有多害怕?他恐惧的事非常多,但最大的恐惧是自己的命运,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他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新生活,所以这一路走来,李煜一定在后悔自己为什么会是个皇帝。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到了汴梁后,赵匡胤并没有杀他,还封了个候,但这个封国是回不去了,等于被软禁在了汴梁。

按道理说,这样的日子对于李煜来说其实也不错,他本来就不是有大志的人,到了汴梁后还是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老婆也都还在身边,虽然不及在金陵时那么舒服了,可亡国之君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能活着就不错了!

但是,李煜先倒霉在生不逢时,又倒霉在赵匡胤之死。开宝九年,李煜被押到了汴梁。同年,宋皇宫深处发生了千古疑案“烛影斧声”,赵匡胤驾崩,弟弟赵光义继位。从赵光义继位后,李煜的生活就不再那么舒服了。

三、一个文人皇帝的悲哀

赵光义继位后,改元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三年,李煜死。关于他是怎么死的,其实也是个疑案,《宋史》中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

太宗尝幸崇文院观书,召煜及刘鋹,令纵观,谓煜曰: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策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煜顿首谢。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不止是《宋史》这样写,正规的史书不见有李煜被毒死的记载,所以我们说这是个疑案。但是,李煜的郁郁寡欢是真实的,他在汴梁所受的羞辱也是真实的。他原本是个皇帝,虽然国小,但是也是个皇帝,受人尊敬,但到了汴梁后他就啥也不是了。他原本有漂亮的妃子,但到了汴梁后也不归他自由支配,他能开心得起来吗?

最为重要的是,他身上有浓重的文人气息,这些打击对一个文人来说是致命性的,文人大多多愁善感,大多敏感多情,李煜也不能例外,否则他就写不出那样流传千古的词来,他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可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突然碰到冷如冰霜的现实,他受到了折磨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处折磨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身体折磨顶多让人受伤或者是外伤而死,而心理的折磨则会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杀人于无形之中。

李煜是个悲剧,他悲在生不逢时,悲在生不逢地,如果出生在平常人家,他会成为一代诗词大家,顺利过完一生。如果前面五个哥哥没有早死,这个皇帝轮不到他做,那样也许会好一点。继位之后,他处处小心,天天装孙子,可是还是没有逃脱被灭国的命运。还是那句话,虽然他是亡国之君,但他不是昏君,他的国亡亡在实力太弱,亡在大势所趋,宋的脚步无法抵挡,等待他的只有死或投降。

那样的国力之下,换成谁也会是这样,并不是李煜的昏庸把国家搞弱,而是原本就弱!

他的早死也是他性格和心理原因,皇帝不过是一个符号,是一张龙椅,上面坐着的人必须心如磐石,李煜没有这样的性格,他爱好广泛,性格敏感,对文艺有着特别的天赋,所以他做不好一个皇帝。皇帝就不能有别的爱好,爱好广泛就容易闯祸,容易误国,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同样。

如果李煜不是皇帝,那该多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