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连环画书也称小人儿书,是我少年的最爱。从记事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启蒙读物便不是《三字经》《百家姓》,而是这小人儿书。直到现在,每在地摊上发现我喜爱的小人儿书,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回家,然后啥也不干,先委在沙发上仔细翻阅,感觉自己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小小少年。
最早接触小人儿书还是在上学前。开始当然是受哥哥姐姐的影响,他们传着看,我也抢着看,当时虽不认识多少字,可光看画面也能明白个大概。大哥到汽车站工作后,我和小朋友去汽车站看大哥,发现车站候车室的报刊架子上就有小人儿书,两本一面被装订在两面都是硬纸壳的夹子里,旅客可以随便取阅。这一发现让我如获至宝,于是我兴奋地把报架上的小人儿书夹子全给取下来,抱到一个角落去一本本阅读,什么《王二小》《鸡毛信》《槐树庄》《小二黑结婚》《夺印》《霓虹灯下的哨兵》《八一风暴》《千万不能忘记》等等等等,太有意思了,看得我如醉如痴。大哥下班了,过来喊我回家,发现我怀里抱一大摞书夹子,遂让我把不看的先放回书架,以免影响别的旅客阅读。可见小时候不懂事,喜欢的东西便想全部据为己有。
从那以后,我便经常去候车室看小人儿书。最吸引我的当然是故事连贯有战斗情节的小人儿书,像《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比如《林海雪原》,上集看完《夜审小炉匠》就惦着看下集《打虎上山》。如果《打虎上山》没来,便心里急成了一团火,天天催促大哥让车站快快买来换上。没有新的小人儿书时,就反复看旧的,有的小人儿书我反反复复看过好多遍,有的甚至连故事情节我都能够倒背如流。
自从迷上小人儿书,小人儿书便成了我最亲密的小伙伴儿,连吃饭睡觉都想着它,似乎一刻也离不开了。
及上学识了些字,小人儿书的内容也就越看越懂了,甚至会把当中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讲给同学和小伙伴儿们听。更重要的是,上学后,小人儿书的来源一下子扩大了,因为很多同学的书包里都有小人儿书,大家可以相互借阅。后来光相互借阅感到不过瘾,有些喜欢的小人儿书,总想成为自己的收藏。于是只要手里有钱,就一定先去书店把自己喜欢的小人儿书买下来。
那时候小人儿书每本也就八九分钱,厚一点儿的也不过一毛钱出头,捡几块牙膏皮一卖就够了。如此这般,虽然我的小人儿书也有了几本,但还是没有我们班王建军、李建军的多,他俩的父亲不是武装部长就是政委,平时零花钱给得多,小人儿书也就买得多。最牛掰的是,俩人装小人儿书的家伙竟是长方形刷白字绿漆装炮弹子弹的木箱子,这让我当时羡慕嫉妒得不得了。
小学的张老师发现同学手中的小人儿书有多有少,为了让同学们在课外都能看上小人儿书,便号召同学建立了个班级“图书角”,让大家把各自的小人儿书都交上来集中在一起,并责成一名同学负责登记管理,想看哪本借哪本。图书角设在教室前排角落的一张桌子上,墙上贴了“图书角”三个粉红色大字,一排排小人儿书前面是个登记薄,一个微型小人儿书图书馆便由此开张了。
为了配合同学们的小人儿书阅读,张老师还隔段时间就在班级举办读书会,让同学们轮番登台讲自己读到的故事,有的讲《半夜鸡叫》,有的讲《小英雄雨来》,有的讲《草原英雄小姐妹》……讲的绘声绘色,听的专心致志,那情景至今想来仍是历历在目。那时候虽然是在动乱的“文革”中,那时的小人儿书虽然也多是阶级斗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内容,但小人儿书带给我们幼小心灵的滋润和养育仍居功至伟不可代替。
小小少年转眼就长大成人。记得我上大学离家之时,最让我恋恋不舍的,除了父母家人便是我那精心积攒的一纸箱子图书,其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被我视为宝贝的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那几十本小人儿书。这些小人儿书不但故事生动,而且画技高超,场景和人物都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只要提起,当中的很多画面仍能立刻浮现在眼前。
人虽然长大了,可我和小人儿书的缘分却还没完。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鲁迅美术学院工作,去了才发现,许多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小人儿书,比如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姚雪垠的《闯王李自成》等等连环画,竟都是出自这所学院国画系的王绪阳、贲庆余、杜连成、王义胜、许勇、顾连塘等许多老师之手。赵奇老师更是连环画的后起之秀,他的《赵一曼》《可爱的中国》更是风靡连环画坛于一时。而恰在这一时期,我也有幸获得了辽宁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文字约稿,并为《一钱太守》等刊发在大众美术杂志上的连环画编撰文字脚本和图说,其中最有成就感的是把一部长篇小说改写成了小人儿书《娃娃兵传奇》。
撰写小人儿书文字脚本和图说也不是个简单活儿,不但要求用极精炼的文字把一部书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而且要给画者构图提供画面的文字基础,不能文字说了一堆,让画者无从下笔,这和编剧撰写影视剧本相类似,要求文字要有画面感。
那时的小人儿书不仅是给少年儿童看的,其实很多成年人也很喜欢,比如我爸爸。我爸爸“文革”被造反派揪斗,用火炉烤花了眼,他老人家即使戴上老花镜也难看清文字,于是记得当年他一有闲功夫就看我的小人儿书。我妈妈也是,《红楼梦》看过原著,后来到我小家又看起了小人儿书,一本接一本,二十多本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一个月。而我更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就注意阅藏喜爱的小人儿书,贺友植先生的经典名作《十五贯》等自不必说,人美出版社和上美出版社再版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等经典成套的小人儿书,我是见一套买一套,闲来无事,翻出来一本本细看,既看故事内容,更看画法画技,徜徉其中,其乐陶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如今小人儿书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少年儿童除了手机电脑,就是花花绿绿的能动能说话的各类新型童书,这些童书已和当年的小人儿书大相径庭,从某种角度看更像是一种玩具,对少年儿童的心智启迪和情操养成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实在难以评说。
如今老版小人儿书不但少见,而且都成了值钱的古董。前些年我去北京潘家园,一套五十年代原版《三国演义》竟要价上千元,估计现在已早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小人儿书时代虽然过去了,可小人儿书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王杰图片:张海鹏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经作者授权